結合先前梳理出來的脈絡,一切似乎已經水落石出。
公孫大人,應當便是此前的燕國使臣公孫樸。
姬宮湦前世之時,曾有人質疑燕國史料出現嚴重缺失,幾乎整個西周幾乎沒有任何記載,春秋時期更是默默無聞。
於是便有人以為,燕國其實早就被山戎暗中吞並,如今的燕國不過山戎假冒。
對於這種說法,姬宮湦認為實在過於荒誕。
且不說戎狄不服王化,視華夏諸侯國如獵物,山戎假冒燕國,根本就沒有任何好處。
若是想融入華夏,直接歸附周王室便可,根本無需費心費力假冒燕國。
對戎狄而言,遊牧劫掠乃生存之道,披上燕國外衣,反倒會限製自己遊牧劫掠。
正如姬宮湦前世史書中,元廷攻滅南宋,根本不屑於假冒成中原人,而是高高在上,將中原人劃分到第三等漢人,南宋舊民則是最末一等的南人。
姬宮湦堅持認為,燕國應當從未滅亡,之所以會出現曆史空白,完全是因其遠離中原,且燕國極少南下與其他諸侯國交流。
信息閉塞,敵強我弱。
燕國能夠在戰亂不斷環境中,保存社稷延續,已經極其努力。
或許在某個特別時間,燕國曾被迫與山戎通婚,但始終保持姬姓血脈。
現如今,燕國與山戎之間的征戰應當平息。
齊國此前在大河北岸瘋狂開疆拓土,尤其是河北大公田,邊界已經越過姬宮湦前世河北滄州,距離燕國不足四百裏。
對燕國而言,大周屬於見死不救,齊國則是逐步蠶食。
燕國現在元氣大傷,自然沒有實力南下,唯一的出路便是挑起周齊爭端。
欲挑起周齊爭端,最簡單的辦法便是花費重金,買通大河下遊盜賊,偽裝成齊人襲擊天子,從而激怒姬宮湦。
九州早有傳聞,當今天子自詡暴君,拋開言而有信,其對待敵人向來是睚眥必報,而且喜歡窮盡手段。
齊國仍在大肆擴軍,隻要天子遭遇齊人襲擊,自然會認為齊國即將叛周自立。
假如大周與齊國互相征伐,燕國便能趁機背刺齊國,奪取大河北岸大片疆域,實現齊國墾荒燕人耕種的目標。
如此,一切都能解釋清楚。
姬宮湦簡單說出推論,寺人尨與內史伯朙均表示讚同。
衛桐子卻心存疑慮:“僅憑幾名水手模糊之言,尚不足以認定此事幕後主使。”
寺人尨問:“除燕國之外,還有哪家諸侯,能從周齊爭端之中獲益?”
衛桐子直言不諱:“周齊出現爭端,其他諸侯國隻要有心謀劃,均能從中獲益。”
姬宮湦道:“此言甚是!”
衛桐子當即大膽猜測。
“依臣之見,極有可能,齊國才是幕後主使,其故意派持燕國口音者執辦,目的便是讓吾等以為,燕國為幕後主使。”
姬宮湦不禁有些恍惚,由於太過合理,方才自己幾乎已經認定,燕國便是幕後主使。
內史伯朙脫口而出:“齊國若是幕後主使,邦諜……”
言及此處,內史伯朙猛然發覺,自己險些當眾失言,連忙閉上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