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衛侯收上黨,魯國取泰山(2 / 2)

“如此便好!”

“多謝天子提點!”

姬宮湦前世,史書描繪戰國時期,又是三晉與秦國,上黨之地始終占據重要戰略地位。

可對如今而言,上黨之地並未經曆真正開墾,大多以山川叢林為主。

除去野獸遍布不說,單是肅清赤狄,便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後期開墾,更是難上加難。

雖說上黨之地居高臨下,往西可直接進入河東腹地,往南可抵達河內郡邊界。

但以衛侯和當前實力,即便大周沒有設置任何守衛力量,衛國也不敢擅自派兵越界。

讓衛國瓦解赤狄諸部,使上黨之地成為無形屏障,反倒最符合大周當前利益。

……

衛賁告退許久,魯國駐使季績父才匆忙趕到。

“啟稟大王,臣突然蒙獲召見,唯有倉促準備。不期讓大王等候,還望大王恕罪!”

姬宮湦哈哈大笑:“魯使雖是最後覲見,卻未讓孤王久侯。”

季績父忙問:“大王此番緊急召見,不知有何王命?”

姬宮湦竟一時無言以對。

每次召見各諸侯國駐使時,均由駐使上奏事務,經姬宮湦權衡後。再作出最終決斷。

而今為今日事今日畢,索性召見衛賁與季績父。

結果,才發現無事要商討。

內史伯朙見姬宮湦似乎陷入沉思,於是便起身奏報。

“啟稟大王,魯國今歲受災嚴重。為此,還將國中五萬流民送往大周。魯侯如此忠義,大王應當予以嘉獎。”

姬宮湦當即頷首:“內史所言甚是,孤王確實應當嘉獎魯侯!”

季績父連忙道:“大王收容魯國流民,實乃仁德之舉。魯國因此得以渡過雪災,不敢奢言有功也,還望大王明鑒!”

“魯國人口不過十萬,而今半數歸入大周,是否會導致魯國就此衰落?”

“啟稟大王,魯國流民多為野人與奴隸。遵照周禮,其等並不屬於魯國人口。”

姬宮湦恍然:“原來如此!而今魯國人口幾何?”

季績父道:“大王南征北討,使周室聲威遍及九州。托大王洪福,主動歸附魯國者,並不在少數。魯國現有人口,約為十八萬也。”

姬宮湦很是滿意:“有魯國坐鎮泰山,東海之濱將無憂矣。”

季績父下意識壓低聲音。

“據臣所知,齊國將於明歲進攻萊夷。除此之外,其等還將沿海南下,進而奪取泰山以南。魯侯憂心不敵,還望大王襄助!”

姬宮湦不置可否:“今歲,魯國為何不再接納子禮國?”

“今歲夏秋中原小旱,魯國府庫嚴重不足,是以未有他國主動歸附。”

“大周距魯國甚遠,王師調動極其艱難。齊國野心勃勃,魯國乃東方之伯長,應大舉增民擴軍,方能遏止齊國壯大。”

季績父有些犯難:“正因魯國乃東方之伯長,更該遵從周禮。子禮國已頗為僭越,魯侯不敢再增民擴軍。”

姬宮湦忍不住提高音量。

“孤王此前便已言明,此乃孤王之密命!魯侯若是忠心周室,今歲便盡收泰山諸國,務必趕在齊國沿海南下前,阻斷其去路。”

季績父自然不敢違抗。

“待臣返回魯國,便將大王密令傳與魯侯。”

姬宮湦心緒這才有所平複。

“念及魯國府庫空虛,往後三載之朝貢,便免了罷。”

季績父連忙附身:“臣謹代魯侯,多謝大王!”

姬宮湦繼續道:“正所謂,瑞雪兆豐年。今歲大雪密集,明歲關中及中原應當大熟。屆時魯國若是缺糧,孤王將盡力襄助。”

季績父不再猶豫:“諾!”

姬宮湦佯裝長歎一口氣。

“據孤王所知,徐夷與魯國乃世仇,明歲大周將與陳國共討之。魯侯若是有心,可趁此良機,搶占徐夷北邊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