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史伯朙追問細節。
“若是罪徒敷衍了事,大王是否會對其嚴懲?”
姬宮湦大笑:“內史可還記得,挖掘河西大渠挖掘時,如何管控上萬之眾?”
內史伯朙記憶力很不錯。
“分組行事,各設目標。”
“有罪者趕往前線,並非直接攻打霍邑,方算建功贖罪。”
“那該如何判定?”
“拇指!”
內史伯朙錯愕:“拇指?”
姬宮湦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白狄需斬草除根。有罪者若能獵殺白狄族人,並將對方拇指帶回,便能記為功績。”
“單憑拇指,恐會殺良冒功。”
“邦諜早已探明,白狄長相異於華夏,其拇指白皙且扁大,辨認極為容易。”
內史伯朙又發現一處漏洞。
“公子拋曾與上黨赤狄勾結,有罪者若投奔上黨赤狄,必然會被接納。”
姬宮湦聳聳肩:“那又如何?”
內史伯朙頓了頓,旋即會意。
有罪者頂多不過數百上千,對大周王師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大夫師服見狀,連忙詢問。
“大王,臣已如約獻策,是否能歸隱山林?”
姬宮湦搖搖頭:“尚有一缺。”
“還請大王明言!”
“河東之地,東有上黨赤狄諸部,北有太原白狄氏族,孤王如何將其等快速剿滅,使河東之地成為大周內腹疆土?”
大夫師服再度陷入沉思。
一旁的鄭黙突然開口:“啟稟大王,末將以為,而今王師士氣正盛,應發兵上黨,一舉剿滅赤狄諸部。”
姬宮湦問:“為何不是白狄?”
鄭黙道:“白狄聯軍據霍山而守,此前一直修築防禦工事,以逸待勞。王師若是攻打霍邑,必然會有不少傷亡。”
“攻打白狄,並非隻能走霍山,河套之地可直接通向白狄腹地。”
“如此輾轉行軍,不僅需要耗費時日,將士們亦會疲乏不堪。”
姬宮湦道:“王師此番吊民伐罪,實則多為不戰而勝。若以船隻運兵,便無疲乏一說。”
鄭黙問:“大王心意已決?”
姬宮湦隻是簡單搖搖頭,轉而望向大夫師服。
“師服,孤王該如何抉擇?”
大夫師服抿抿嘴:“依臣之見,大王應將王師主力派往漢中。”
姬宮湦有些難以置信。
“漢中與河東相距近千裏,如何能剿滅上黨赤狄諸部與白狄氏族?”
大夫師服道:“白狄聯軍據城而守,顯然知道無力南下。上黨赤狄諸部並非一心,亦無力圖謀河東之地。”
“依爾之見,便是放棄剿滅?”
“並非放棄剿滅,而是先安定河東,再徐徐圖之。”
“為何要將王師派往漢中?”
“關中之地,已盡歸大周所有。大王若想繼續開疆拓土,往東便是衛、翼、陳、宋等諸侯,均非當下合適之選。”
姬宮湦皺起眉頭:“何地方為當下合適之選?”
大夫師服道:“唯有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