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子職即燕昭王,繼位後派樂毅伐齊,但兵力不足,趙國亦是第一個派兵響應。
長平之戰後,趙國被坑殺四十萬人,導致元氣大傷。
燕王喜卻趁機偷襲,派六十萬大軍攻打趙國。
結果趙軍在廉頗統帥下,大敗燕國大軍,斬殺燕國主將,並長驅直入,圍困燕國國都薊城,迫使燕王喜割地求和。
普通人能想起與燕國有關的曆史人物,不外乎蘇秦、樂毅、荊軻與太子丹等幾人,真正的屈指可數。
雖然曆史走勢已經發生改變,用前世推測當世,已經沒有太大參考價值。
姬宮湦卻堅信一點,國運興衰與傳承有莫大關係。
而今,覆滅晉國之戰端,已經悄然開啟。
稷戎王雖有攻滅晉國之心,奈何實力太弱。
晉侯仇此番北征白狄,隻派遣五千晉國甲士。
憑借其留守兵力,仍對稷戎形成絕對優勢。
鬼方已是強弩之末,姬宮湦立即召集核心眾將,商議變更作戰方略。
姞䇋、張魨、衛桐子、欒宣等人,相繼趕到大帳。
內史伯朙望見欒宣,頓時輕咳兩聲,臉上泛起欲言又止的神情。
姬宮湦自然明白其中深意。
此番商議覆滅晉國之事,欒宣身為欒賓庶弟,而且剛剛歸附,並不適合參與其中。
姬宮湦卻又另一番心思,因此隻是朝內史伯朙使了一個眼色。
內史伯朙雖深感疑惑,卻並未再度反對。
待眾人悉數入案,姬宮湦便選擇直奔主題。
“晉國已攻滅白狄肥氏,稷戎王正圖謀趁機報複晉國。孤王召集爾等至此,便是想聽聽,爾等對此有何見解?”
在場眾人,除衛桐子與欒宣外,其餘皆知周稷密約。
張魨率先拱手:“末將以為,河東郡地處晉國與稷戎之側。若二者互相征伐,勢必會殃及河東郡。”
此言頗為冠冕堂皇,姬宮湦不禁對張魨投去讚許目光。
“張將軍所言甚是!”
張魨繼續道:“玄甲軍負責河東、三川與河內三郡防務。此前剿滅條戎後,已將兩千甲士調來北域。如今僅剩一千甲士,恐難以看護河東郡。”
姬宮湦道:“鬼方已覆滅在即,孤王欲將兩千甲士調回河東郡,爾等可有異議?”
張魨當即表態:“末將願單領飛熊軍,追擊鬼方三大部族!”
姞䇋亦出言附和:“末將願率羽林軍,襄助張將軍!”
姬宮湦頷首:“那便照此!寺人尨,立即著人前去執辦調兵之事。”
寺人尨正欲領命動身,內史伯朙便起身拱手。
“啟稟大王,臣以為不妥!”
姬宮湦笑問:“有何不妥?”
內史伯朙簡略分析。
“晉乃大諸侯國,稷亦非尋常戎狄。二者互相征伐,即便三千玄甲軍鎮守,亦難保河東郡不被殃及。”
“內史有何妙策?”
“大王可命姞䇋將軍,同率羽林軍前去看護。”
此言一出,張魨倒是無所謂,姞䇋卻有些犯難。
“內史此言,末將不敢苟同!”
內史伯朙忙問:“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