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簌並未直接回答。
“翼國每歲進貢八萬兩真金,可在國內兌成四千八百萬銖錢。改為進貢紙幣,僅需進貢四千萬銖錢,尚餘八百萬銖錢也。”
衛賁忙道:“如此,衛國亦可改為進貢紙幣。”
公子簌卻話鋒一轉。
“若往後糧價繼續高漲,真金再度下跌,兌換紙幣便需更多真金。”
姬宮湦直接道:“屆時衛翼兩國可自行抉擇,真金紙幣均可。”
公子簌與衛賁齊聲道:“多謝大王指教!”
歲貢已大致商定,接下來便是天子給好處。
姬宮湦望向衛賁:“衛國居於河內,往北乃三狄肆虐之地,該當盡入華夏也。”
衛賁道:“請大王坦言!”
“朝歌以北,太行以西,燕地以南,衛侯皆可取之,以壯大衛國之疆土。”
“衛侯雖有心取之,奈何三狄過於強大。僅憑衛國一國之力,難以與三狄匹敵。”
姬宮湦道:“孤王將會進軍上黨,攻打赤狄諸部。”
衛賁問:“大王何時出兵?”
姬宮湦不假思索:“衛侯需襄助之時,便是孤王發兵之日。”
衛賁連忙拱手:“老臣代衛侯,多謝大王厚恩!”
姬宮湦重新望向公子簌。
“翼國以東八十裏,曾為殷商舊都之囂地,如今並無明確所屬。”
囂地,即前世之開封。
公子簌忙道:“啟稟大王,囂地以南百五十裏,為殷商後裔之戴國。戴國曆來將囂地視為己有,曾將不少戴人移居囂地。”
姬宮湦道:“囂地從未分封,即便戴人遍布囂地,亦非戴國之疆土也。”
“若戴國以此為由,從中阻擾,該如何應對?”
“翼伯喧可發兵討之。”
“宋戴乃同宗友鄰,宋國或發兵襄助戴國。”
“孤王亦可發兵襄助翼國!”
公子簌大喜:“多謝大王!”
姬宮湦趁勢叮囑:“囂地百姓不願歸附,翼國應任其自去。前往大周疆土者,均視作翼國所貢,每人作價五萬銖錢。”
“若有八百,可否抵歲貢?”
“可也!多出之人,更可記掛到往後歲貢。”
“臣叩謝大王厚恩!”
無論真金,亦或紙幣,均是實打實之錢財。
別國百姓則不同,隻要略施手段,便可源源不絕地獲得。
囂地百姓有四千餘人,倘若悉數送往大周,相當於繳納五載進貢。
翼國本就人多地少,正好可以騰空更多田地。
衛賁見狀忙道:“大王,衛國能否仿效翼國,以人抵歲貢?”
姬宮湦答:“北狄多奸狹之徒,非大周所需也。”
衛賁道:“老臣所指並非狄人,而是河內諸多野人,外加別國之奴隸。”
姬宮湦佯裝思索片刻。
“衛使於孤王,有教授射禦之恩,孤王便應允此事!無論真金、紙幣亦或野人奴隸,皆可作歲貢之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