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打壓東海坊,應對漲價糧(2 / 2)

修路時間越久,東海坊前期投入便越高。

即便能夠減免市賦,崔仲白亦將難以為繼。

姬宮湦前世,比比皆是。

至於道路何時能修好,便看東海坊是否有調整主業的打算。

擬定好東海坊應對之策,接下來又是籌糧。

根據各郡太守勘察,今歲雨水充沛,農莊春小麥長勢頗為喜人。

驪山郡最早推廣農莊,涇水郡與西岐郡則緊隨其後。

目前,此三郡之新國人,均已陸續開展夏收。

等到六月中下旬,新糧順利入庫,便能實現自給自足。

漢中郡需等九月秋收,河西郡與南陽郡新置不久,至少要到明年夏收。

這便意味著,大周府庫的糧食缺口仍然很大。

依太倉姬綦估算,至少還需五十萬石糧食,才能保證六郡渡過虧缺期。

在沒有旱、澇、震等大災,且不新增郡縣的提前下,明年夏收方可全麵實現自給自足。

往後才是糧食盈餘期。

姬宮湦看向延鬆:“今歲中原亦大熟,爾可以籌集多少糧食?”

延鬆笑道:“這便要看,公子能給多少真金。”

“此前洛邑推廣紙幣,大周府庫曾調撥五萬兩真金,便隻有這些。”

“可籌二十萬石糧食!”

“一兩金,五石糧,為何還比正常市價少上二成?”

“多虧公子瘋狂並國,晉、楚、庸等緊隨其後,中原諸侯已人人自危,紛紛囤積糧食草料,鑄造兵甲器械。”

姬宮湦清了清嗓子:“此乃大勢所趨也,本公子不過順應時局而已。”

延鬆道:“中原多以冬麥為主,當前亦是夏收時節,是以市麵糧價尚未有所起伏。待到入秋之後,市麵糧價必然會大漲。”

“會漲至幾何?”

“一兩金三石糧。”

“爾可趕在入秋前籌集。”

“小的尚未返回王城之時,洛邑便有消息傳出。不少中原諸侯國已頒布君命,嚴禁對外售賣糧食與銅料。”

姬宮湦內心一動:“糧價集體上漲,便意味著真金貶值,紙幣則隨之增值。”

延鬆道:“洛邑公族子弟提前贖回真金,除以墨玉珠重新獲利外,亦有不少是為趁早兌換紙幣保值。”

“難怪會如此順利。”

“倘若紙幣增值,大周府庫糧食必然會吃緊。”

“爾可有想出應對之策?”

“率先增值!”

延鬆的計策很簡單。

間接開放真金與紙幣互兌,一兩金為五百銖錢。

王城商賈必然會大量減持紙幣,並通過糧食價差,爭相往王畿運糧。

等到中原糧價上漲,他們手中的真金貶值,大周府庫的糧食便不會吃緊。

屆時紙幣憑借保值特性,將會獲得廣泛認可。

姬宮湦忙問:“何為間接開放互兌?”

延鬆簡單直白道:“以南郭商號之名,每日限額兌換即可。”

姬宮湦揉了揉額頭。

“南郭公倉,已無真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