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國人突見戎狄大軍,急忙敲鑼打鼓警示。
放在以往,戎狄均會等到春耕時節,才大舉前來劫掠。
莘國都邑雖堅固,此時卻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整軍備戰。
大荔王直接發動猛攻。
天黑之前,莘國便淪陷。
國中卿士貴族悉數被斬殺,府庫錢糧亦被洗劫一空。
大荔王遵照秘密約定,將莘國子民往南驅趕。
與此同時,大荔戎部族則從後方趕來,暫時遷居莘國都邑。
又一日,雨雪初歇。
大荔王繼續率軍北上,午時便臨近梁國都邑。
梁國地處莘韓兩國之間,此前鮮有犬戎前來劫掠,便沒有專心修築城防。
國中甲士更是鬆懈,隻有數百在城頭駐守。
冬日作戰,過於超脫。
大荔戎猛然衝鋒,梁國甲士很快便丟盔棄甲。
大荔王依舊故技重施。
剿滅卿士貴族,洗劫府庫錢糧,驅趕梁國遺民。
大荔王並未停歇,留下一千戎兵駐守,便率軍繼續北上。
韓梁兩國相距不到二十裏。
梁國被滅,消息剛傳至韓國都邑,大荔王便隨即出現韓國甲士視野。
韓國時有遭受北邊鬼方劫掠,故而反應較為迅速。
等大荔王抵近韓國都邑,城門早已緊閉,城頭甲士亦持戈戒備。
大荔王先派五百勇士衝鋒,結果折損大半。
幸虧神秘勇士趕製臨時衝車,才順利攻破韓國都邑城門。
韓國卿士貴族紛紛歸降,主動獻上府庫錢糧。
大荔王先將其等綁縛,隨後驅趕韓國子民。
結果不等戎兵動手,韓國子民便瘋狂往南逃遁,速度遠超戎兵步伐。
等韓國都邑再無子民,大荔王便將韓國卿士貴族悉數梟首。
至此,大荔王成功實現二日滅三國壯舉。
至於神秘勇士作用如何,便不為世人所知。
隨後兩日,大荔戎悉數遷往韓國故邑,爾後厲兵秣兵,準備渡過大河。
……
莘國、梁國與韓國接連被滅,大批子民往南逃難。
消息很快傳至四方。
大河仍在結冰,河東諸侯國驚駭之餘,紛紛整軍備戰。
王畿更是一片嘩然。
天子親征大荔戎,大荔王往北逃竄,順手將攻滅莘國、梁國與韓國。
無論從何種角度去看,均顯得十分蹊蹺。
天子王命詔書隨後傳來。
王師已成功奪取大荔戎舊地,此刻正在收治三國遺民,同時發兵莘國故邑。
為避免生靈塗炭,王師將會有序推進戰線。
三國遺民則有三個選擇。
其一,自行前往河東之地,亦或成周洛邑,王師將提供三日之糧。
其二,入籍新國人,分散填充至各郡縣,需為普通國人或奴隸。
其三,主動前往河東工業區,與周南避戰者身份等同。
至於莘國、梁國與韓國。
宗廟已毀,社稷已滅,傳祀已斷,子嗣已絕。
猶如鄀國一般,國號已無繼續存在之必要。
姬宮湦在前線閑逛時,邦諜密使終於傳來消息。
宋使皇甫蠡突然拜會魯侯稱,二人短暫會晤過後,魯侯稱便正式遞交回國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