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督內史冂無比震撼:“大王先驅虎吞狼,爾後又驅虎吞虎!”
姬宮湦笑道:“北域亂不亂,孤王說了算。”
“義渠王為何會信?”
“無名密信所言,句句屬實,由不得他不信。”
“如此一來,勃丁必敗也。”
“孤王正欲如此!”
太督內史冂有些轉不過彎:“勃丁盤踞北山,涇水郡可免於戰事。”
姬宮湦反問:“太督以為,勃丁其人可信否?”
太督內史冂繼續道:“義渠王實力強悍,若其吞並緄戎與犬戎,必然會貽害涇水郡。”
“至少在年後,義渠王所部方能抵達北山。”
“屆時如何應對?”
“義渠戎之西北,亦有太原戎虎視眈眈也。”
太督內史冂深深拜服。
戎狄向來善變,時常互相攻滅,時常又聯合進犯。
究其原因,皆為利益也。
隻要不斷許以重利,反複變換拉攏對象,便可實現以戎製戎。
即便戎狄最終醒悟,姬宮湦也已準備充分。
“傳令校尉姞䇋,正式組建驍騎軍,擢升其為涇水郡太尉,司職驍騎軍統帥。”
寺人尨拿出早已備好的布帛,交到長羽甲士手中。
長羽甲士領命,立即趕往涇陽縣傳達。
太督內史冂再度驚喜:“大王曾言,玄甲乃戰車之災,驍騎乃戎狄之禍。如今已雙雙齊備,著實可喜可賀。”
姬宮湦卻道:“糧食之缺,仍在困擾孤王。”
驍騎軍,麾下設三營。
黑騎營為三百重甲騎兵,鐵騎營為兩千輕甲騎兵,飛騎營為七百弓弩騎兵。
此為滿員狀態,如今涇水郡僅有良馬五百匹,率先訓練飛騎營。
馬鞍、馬鐙、馬掌乃至馬甲等輔助裝備,隻需將圖紙交與內史仲颸,不久便能看到成品。
中條山鐵礦儲量豐盈。
持續開采至年底,玄甲軍便可完成裝備,驍騎軍亦能裝備過半。
虎賁軍與羽林軍依舊為銅製兵甲,唯有等到明年,方能換裝鐵製兵甲。
一切看似酣暢淋漓,實則背後卻是潑天之資。
兵馬,出於錢糧!
但就軍糧而言,僅此四軍近萬名將士,每日便消耗上百石糧食。
戰馬亦需精養,一馬抵五卒。若按三千匹戰馬計算,每日折合一百五十石糧食。
除此之外,鄭地銳士營與漢中保衛營嗷嗷待哺,新國人更是源源不斷增長。
無論何方,均不能割舍。
姬宮湦深感壓力巨大。
太督內史冂道:“東市已漸入繁榮,大王何不取糧於東市?”
姬宮湦頗為無奈:“糧鋪已竭盡所能,天子盛宴席位亦落定大半。”
“畿外十六坊,仍有不少糧商在販賣糧食。”
“各國糧商早已舍棄平糧,目前均以精糧為業,價格委實過高也。”
太督內史冂建言:“大王何不以此為契機?”
姬宮湦忙問:“有何契機?”
“每運入一斤精糧,必須同時運入十斤平糧。”
“太督竟懂得配額之策?”
太督內史冂並不糾結用詞:“大王以為如何?”
姬宮湦搖搖頭:“此乃竭澤而漁,殺雞取卵,飲鴆止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