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國遭難,爾不知乎?”
“臣知道,然鄭地甲士孱弱,尚且難以自保,無力馳援芮國。”
姬宮湦勃然大怒:“爾等治理鄭地數十載,如今卻甲士孱弱,隻能縱容條戎作亂,有何顏麵鄭地國人?”
子僦及一眾鄭地屬官,慌忙跪倒在地:“臣等有罪,還望大王寬恕!”
姬宮湦道:“鄭伯替孤王興建驪山行苑,孤王也不為難爾等。條戎乃鎬京東畿大患,即刻征召鄭地甲士,隨孤王前去征伐。”
子僦不敢再多言,當即派人前去撰寫布告,隨後將姬宮湦迎入鄭邑。
鄭伯府邸雖然陳舊,卻是鄭邑建築之首。
姬宮湦剛住下,鄭伯姬友的奏疏便接踵而至。
鄭伯姬友先是一番告罪,言明鄭地條戎情報遲滯,導致天子王師撲空。
為彌補過錯,姬宮湦可以在鄭地隨意自取。無論土地國人、糧草牲畜及甲士將佐,均位屬其中。
鄭伯姬友坦言,自己欲效仿弭國公姬翉,希望姬宮湦能夠準許。
驪山行苑,已初顯成效。
靈沼野人派青壯前去查探,隨後便決定舉族遷往驪山行苑。
標杆一旦樹立,便會引發大量的從眾者。
王畿四周的其他野人,紛紛追隨靈沼野人,成批湧入驪山行苑,競相成為新國人。
一時間,農莊炙手可熱。
姬宮湦早就料到會有此情景,提前製定以工代買之策。
對荒山野地進行劃界,參與開墾者即可獲得相應記工竹籌,用於購買農具、牲畜及糧食等物資。
等內史仲颸完成紙幣製作,便替換記工竹籌,進而降低紙幣推行阻力。
根據鄭伯姬友估算,新國人已超過三千戶,總計兩萬五千餘人,遠超一般的小型諸侯國。
為補足糧食,弭邑餘糧已經被掏空,鄭地過半倉廩均已見底。
投入越大,未來越可期。
鄭伯姬友忠心周王室,深知鄭地難以拱衛鎬京,遂決定自請去國虛封。
姬宮湦思慮良久,才正式回複鄭伯姬友。
“孤王立足未穩,天下諸侯環伺,王畿之東仍需鄭國為阻,不宜過早劃歸。待時機成熟,孤王定親自加封王叔。”
寺人尨將書信送出後,抱回來一大堆竹簡。
姬宮湦忙問:“這些又是何人奏報?”
寺人尨道:“回大王,此為鄭地民冊,乃當國大夫子僦遣人所送。”
“孤王懶得看,先放著吧。”
“鄭地國人對王室多有嫌隙,大王真打算征召他們前去迎敵?”
“王命已下,焉能作假。”
“倘若他們仍是散漫對待,那該如何是好?”
姬宮湦似乎養成習慣,拍了拍寺人尨的肩膀。
“孤王本就不指望他們驍勇善戰,隻要屆時不添亂,條戎必能遭受重創。”
……
次日清晨,萬裏無雲。
姬宮湦跟隨當國大夫子僦,提前抵達鄭邑校場。
靜等小半個時辰,才看到稀稀拉拉的人影。
他們神情惺忪,甲衣淩亂不整,戈矛鏽跡斑斑,時不時還會停下腳步打嗬欠。
子僦本想放聲催促,姬宮湦卻揮手製止。
“孤王正好看看,鄭國軍心渙散到何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