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千多年前人們為人處事缺少定式,人不知依什麼是好,常左右為難,孔子對為人處世中的多種方法作了選擇,肯定其最實用的。孔子所處的時代人們不斷地設想著社會應該是什麼樣才好,孔子在多種設想中選擇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為最好的社會,社會應該不斷地接近這個目標。孔子最大功績是為人為社會定規矩,人對做人人對社會製度當知是非對錯,孔子教人如何執是沿對,孔子的思想因實用性高而被古今的人推崇,因此人才被尊稱為聖人。
孔子至大言論是世界大同的理想,它占據孔子思想中的核心地位,是世界大同的社會理想生成為人處世的正確方法。孔子所說世界大同最早見於西漢《禮記·禮運》,這書中是這樣述說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孔子在上段話中講的意思是: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人人為天下為他人共濟正確的言行,社會達到選賢的作皇帝和官員,百姓講鄰裏和睦,不隻對親人才親,對自己的兒子才當做兒子,人人象親人,同輩人的兒子人也可當做自己的兒子那般對待,這就是說這時的人已不分彼此,每個人的心思言行都靠譜都為眾人認同,每個人都是受律而動的人,對模式眾人無分別得象一人是一人,大家都一律的相好,無有隔離異樣,都心裏彼此悅納,不偏坦誰不過分為已為那個人,人的言行如行雲流水般自然,對人事總是作正確的應對而得平安舒適。那時人平安過到老象樹般老枯而死,成年人都適宜的安排事務,幼年少年根據自身的特質培養,孤男寡女的孤苦的殘廢的有病的都有好的養護。男人對外邊的女人講分別不亂來,女的有歸屬不婚外情。貨物多餘象廢品那樣丟棄而不心疼的拿出來供別人使用不必藏在自家,人有多餘的本領精力不顯自己,不去為自己,不當好的,隻去服務社會他人。
因此,人謀而有控不興風作浪,不逞能的盡性子去發泄,不有礙社會有礙他人,這樣人就沒必要地去偷去搶去貪汙去幹犯罪的事,因有這些就連不久才從外地遷來的人家也可不閉自家大門而平安無事,這樣子就是人人同守社會規則中得出來的,人各按其景其境而行其事各得應得的,人求同好就得共好,各好其好,好好平等,這就是上眾人心想的好的社會,這社會就是大同社會。
………………………………………………
1
孔子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最好世界大同法,全天下的人都自覺的為公就會用心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世界大同的社會隻能是美好的社會。
2
孔子上公心公行,社會有一定量的公心公行人就平安社會就祥和,這是個好的社會,為公,公中有同的意向,為公就是向同。
3
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也是人人為好自己的世界大同,公中有人人的利益, 孔子的天下為公包括人人為好自己,人人能為好自己就是天下為公,人人是公。
4
老子好講大道理,孔子好就事論事。孔子以後的儒家,論事是比較重視,可是他們論的事大多圖理上順通少向實際應用,解決社會中的實際問題的程度並不高。
5
老子講物的理
孔子講人的理
老子講天地大道理
孔子好就事論事
老子站在弱者一邊與人求平等
孔子站在強者一邊去奮發進取
6
孔子的偉大在於為人為社會選擇了想出了可行的規矩和理想的製度,孔子教出的學生沿習孔子的思想在當時的社會上最行得通,它對社會影響大,天下為公世界大同既是社會理又是做人的目標,它流傳至今越來越實用,對這,世人無一比肩,論這,是人和社會的總綱,孔子是立做人和社會製度的根基的人。
7
孔子的思想精髓是公和同,孔子的公是天下人的公,孔子的同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同,公可利益眾生,同可消除戰亂,多公可興一地一國,多同可安一地一國。孔子提出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社會理想,這一理想左右孔子的言行,孔子所講的仁義道德都是順著這一理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