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 1)

二十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23年的8月24號,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也就是京城時間中午12點整,島國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汙染水排海計劃,島國對外宣稱核汙染水計劃排放30年!

而這一切都源自於2011年3月11日在島國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一係列災難性事件的發生。核電站在發生9級地震和海嘯後遭受嚴重損壞,導致三個核反應堆的燃料棒熔化並釋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質。

自此以後,為了控製核反應堆的溫度和防止燃料棒的進一步熔化,島國電力公司(TEPCO)一直在將水注入至核反應堆中進行冷卻。這些注入的水根據核反應產生的熱量和放射性汙染物的濃度會成為高溫、高壓的核汙染水。此後,這些冷卻廢水被儲存起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廢水的數量逐漸增加,並成為一個存儲和處置的問題。為了緩解汙染水存儲的問題。

島國政府和TEPCO決定將經過處理的汙染水排放至海洋。這些廢水首先通過多種處理方法去除或降低了放射性物質的濃度,然後根據國際標準進行監測,確保符合安全排放的標準。

然而,這一決定引發了許多爭議和反抗,特別是在島國內和鄰近國家。而後又有更多民眾在各國的一些措施和反響下選擇扛起反對的大旗。

在之後有消息稱島國在開始排放核汙染水的三天後發生了地震並且遭到了台風而導致海水倒灌。網友各說紛紜:“華夏修真者出手了”“老天爺看不下去了”“海神要覆滅島國了”……

但在二十年後滿目瘡痍的今天,二十年前的那句“汙染水首先通過多種處理方法去除或降低了放射性物質的濃度,然後根據國際標準進行監測,確保符合安全排放的標準。”就像放*一樣。

地麵上,昏黃的天空充斥著一道道多種顏色的閃電和因為雲碰撞而導致的小型爆炸,並產生類似濃縮炸藥爆炸空鳴聲。

經過國內外各種討論小組和專家會審討論得出:“這種現象是因為核汙水在汽化循環的過程中攜帶著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如鈾、鈈、銫、鍶、碘、鈷等六十多種,然而在其中一些元素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如鈾238的半衰期為45億年,鈈239的半衰期為2.4萬年!這些難以衰退的放射性元素附著在空中,隨著雲與雲之間的碰撞,各種元素產生碰撞反應,其中碰撞產生的光電便成了核輻射。”

在這樣的循環中,十年前地球臭氧層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而宣布告終,各種光粒子包括紫外線直接照射到汙染雲層和地球地麵表層也從而促進了各種動植物“進化”和“大滅亡”的過程。隨著核汙染水的排放,在短短3年的前期現象中,隨著海底藻類植物大量的死亡,地球的氧氣程度大幅度降低,地麵上大量的植被的死亡,各種動物也在不斷的減少和變異著。地麵上的各種大型動物基本不複存在,存在的也隻剩下那些通過“考驗”從而變得畸形,對於輻射有一定的防護甚至同化現象。身上絕大多數有著一層很厚的“膜”。

這種“膜”大抵是一種類似膠質的東西,從遠處看如同一塊充滿各種顏色的爛肉。其中也充斥著大量的放射性元素

地表上大量的黑黃土壤裸露,冰川融化島國被淹沒,成了新世紀亞特蘭蒂斯,島國人移民到別處,不知所蹤。當然,在全球災難中這些都不值得一提。在活下來的地麵植物裏,很多植物的葉片變的和仙人掌的刺很相似,無論草木全都有一層厚厚的外防護,枝幹也變得畸形,但改變的最大的是在基因變異的情況下,多數植物都不再生產氧氣而是會汙染氧氣,在不斷從地下汲取各種養分滋補自己的過程中,同時也會汲取到一定的重金屬和汙染物,它們在“進化”的過程中會有選擇把這部分汙染物通過汽化水分的方式排放到空氣中。

但也有一部分藤蔓型,尖刺型或者捕食型植物會在基因變異的過程中產生相當高的攻擊欲望,從捕獵中獲取維持自身所需的營養物質,世界各國往往在探索“新世界”的過程中在各種不知情下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