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黃雀在後
經常看黑幫電影的朋友應該知道:每當一個較牛的家族被滅掉之後,整個黑社會基本都會進行業內的再次洗牌,重新劃分勢力範圍。
其實宮裏和街頭的路數也差不多。
楊駿一夥被端了以後,幾路人馬便開始了對權力的新一輪瓜分。當然,分權力可不像幼兒園分果果那麼簡單,隻要排排坐就一定能有的吃。幾番博弈之下,形成了如下的結果:晉惠帝司馬衷征召汝南王司馬亮出任皇家事務大總管(太宰),跟太子的老師(太保)衛瓘共同掌權輔政,一起成為了本次分權活動的最大贏家;任命楚王司馬瑋為首都衛戍司令(衛將軍),晉升東安公司馬繇為東安王……
問:“等等,你是不是忘了誰?”
答:“沒忘,我知道你想說誰。但是很遺憾,真的沒那胖夜叉什麼事兒……”
一首叫《小酒吧》的RAP裏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還在想今天是否會有晚餐,可是老板對我說‘你辛苦了晚安’……”賈南風現在麵對的差不多就是這麼一個情況:到了分紅的時候,連司馬亮和衛瓘這種沒出過一點兒力的,打開信封裏麵都裝著千八百萬的支票;而從頭到尾辛苦串聯策劃了半天的風姐,打開信封裏麵就一張紙,上麵寫著一句話
“Thankyou.”
“Thank!你!!妹!!!啊!!!!!!”深夜的**內,一個睡在傻皇帝身邊的黑胖子在心中呐喊著。
不過,這次權力劃分的失敗也讓賈皇後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政壇上,僅僅會“借力”是遠遠不夠的。官場裏沒有活雷鋒,誰也不是白幫忙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等到最後分配勝利果實的時候,自己的身份就會從同盟立刻變為一條引路的獵狗。
“所以光找靠山是行不通的!”賈南風對著鏡中的醜八怪說道:“胖妞兒,你必須拉起自己的隊伍。”
於是,風姐又開始掰著自己短而粗的手指頭盤算了起來:培植勢力可和找靠山大不一樣,後者要挑績優股,而前者則要選潛力股。數來數去,賈皇後終於從人脈網裏找出了兩個比較有發展前途的“明日之星”,那便是自已的族兄賈模和外甥賈謐(本姓韓,後過繼到賈家)。
在這裏重點介紹一下賈謐。這哥們當時算是個小有名氣的文學青年,憑借著自己的才華和賈南風的支持,他成功的組織了一個號稱“二十四友”的文學青年聯盟,並擔任了這個小團體的頭目。
如果你認為這“二十四友”隻是個由窮酸詩人組成的純文學社團,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這個組織裏的人既不窮,也不酸,甚至可以說是藏龍臥虎:有前麵提到的西晉首富石崇,有中國曆史上數一數二的大帥哥潘安,有東吳大都督陸抗的兩位公子陸機和陸雲,還有未來成為西晉擎天一柱的軍事將領、音樂家、文豪劉琨等等等等……總之,能進來的成員基本上都屬於有錢、有權、有才、有潛力的“四有”青年;而這個小集團實際上也就等同於耶魯“骷髏黨”那樣由社會精英組成的高端俱樂部。
當然,以賈南風的為人,是不會白幫自己這個外甥的。有了賈謐從中穿針引線,這“二十四友”中的絕大多數,自然就倒向了風姐,形成了一種類似聖鬥士跟雅典娜之間的關係。此外,賈後通過各種渠道和朝中的重臣拉攏關係,也獲得了其中幾位的暗中支持,裏麵最有名的,非當初的伐吳倡議者張華莫屬。
前麵說過,張華以自身的才智,成為了放牛娃中的二代戰鬥機;進入官場後處處小心謹慎,終於收獲了司馬炎的賞識與信任;而伐吳的勝利,更使他名重一時。不過,由於華仔終究不是出身於名門望族,政治根基相對較淺,所以在朝廷中經常處於被排擠的位置;司馬炎統治後期,能力出眾的他僅僅出任了太常這麼一個虛職。也許是看透了政治場上背景的重要性,張華同意了賈南風的聯盟要求,成為了賈後的重要智囊之一。
有個張華和“二十四友”,賈南風自己的勢力已經初具規模了。不過,讓我們來看看這支“南風軍團”的人員構成:這是一支由筆杆子、錢袋子、聰明腦瓜子和漂亮臉蛋子組成的隊伍。看著是眾星雲集,但是和2011年邁阿密熱火隊的問題一樣:如果想奪取最後的勝利,他們的組合還缺少一塊重要的拚圖。
那就是槍杆子。
朝廷不光是個政治舞台,就本質上而言,更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一位梳背頭的湖南人曾經告訴我們:“槍杆子裏麵出政權。”在這個搶奪權力的擂台上,所有人都是先看你手上拿的什麼武器,再聽你口中講的是什麼道理。賈南風深知這一點,她還需要些腰裏別著硬家夥的能人加入自己的組織。
要說風姐還真是走運,沒等自己去求職類節目招打手呢,這“硬貨”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來者人還沒到,話就先伴著巨大的嗓門傳到了皇後的屋兒裏。
“辣塊媽媽的,他們算什麼東西,敢這麼欺負老子!”
賈南風聞之大喜:太好了!老娘終於有槍杆子了!聽這一溜兒揚州話的粗口,不是打架王司馬瑋就是韋小寶。
當然,肯定不會是韋爵爺,康熙離這個時候還差著1500年呢。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找著有兵權的了固然好,但總要先問問人家是因何而來。於是賈南風試探著問道:“呦哎,誰啊?給小叔子都逼成這樣了。”
“誰?他奶奶的還能有誰?”司馬瑋一拍桌子,茶杯都給震起來了,“除了老雜種司馬亮,誰還敢這麼跟老子說話?!”
“他?”風姐的心中冒出了一個問號,“不應該啊……”
要說這司馬亮,本是司馬師與司馬昭的兄弟,是司馬懿的兒子;論輩分,是傻皇帝爺爺那輩兒的。司馬亮年輕時,清廉,警醒,頗有才氣;為人做事厚道又有分寸。想當年禿發樹機能剛剛起兵的時候,亮子的部下吃了不少敗仗,但他沒有推諉旁人,而是像個真正的扛把子那樣一個人把責任全部承擔了下來;一時間,“洛陽亮子”聲威大震,幾乎與銅鑼灣的陳浩南齊名。再到後來,麵對楊駿咄咄逼人的攻勢,具有大局觀的司馬亮也頗知進退,不願與楊太傅兵戎相見,以免禍亂朝廷。按理說,這麼一個優厚的長者輔政,應該是晉朝的福祉才對。
回憶到此,賈南風說道:“亮爺義薄雲天的名號過去那也是有口皆碑的,原來和楊駿都沒怎麼紅過臉,你好歹是自家人,他總不至於太為難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