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營養與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礎,心腦血管疾病是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一般認為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遺傳和生活方式兩方麵,血膽固醇濃度與心血管病發生率之間呈正相關。防治心血管疾病:
①能量:要控製能量攝入,防止肥胖,因為肥胖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②脂類:膳食脂肪攝入量:膳食總能量的20-30%;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比\u003d1:1:1最適宜;多不飽和脂肪酸中,n-6:n-3\u003d4-6:1;限製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限製膽固醇量: 一般≤300mg,特殊 ≤200mg;植物油:動物脂肪≥2:1,植物油為主
③礦物質:鈣、鎂、鉀等元素有預防心血管病的作用,鈉離子則有升高血壓的作用。
④維生素:VA、VC、V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
⑤膳食纖維:具有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
⑥酒精:心血管病患者不宜飲酒
2.營養與腫瘤預防:
①正確選擇食品,加強鍛煉,保持適當體重
②食物多樣化,不要吃固定不變的食品
③每天保持3-5種蔬菜、2-4種水果,特別是富含VA的深色蔬菜和富含VC的水果
④吃高纖維食品,纖維日攝入量達到20-30g
⑤降低總脂肪的攝入量,占熱能的30%以下,SFA<10%,膽固醇<300mg
⑥限製酒精飲料的消耗;
⑦限製鹽、煙熏和含硝酸鹽食物的消耗
⑧為降低癌症的危險,應加強每天生活的規律性
⑨慎用食品添加劑、醃製品、高溫烘烤食品。
⑩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少吃肉類。
3.營養與肥胖肥胖:機體脂肪組織過度聚集與脂肪組織過量擴增。類型:蘋果型肥胖、鴨梨型肥胖、判斷方法:體脂物理測量法、體脂化學測量法、人體測量法(營養學)原因:遺傳、吃喝太多、運動過少、宵夜、情緒飲食、攝食中樞神經異常、內分泌功能異常、使用藥物預防措施:①限製能量攝入:多吃果蔬、飯前喝湯、細嚼慢咽、晚飯少吃 ②增加能量消耗(增加體力活動) ③腹部按摩 ④從小預防
5.營養與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以糖代謝障礙為主,同時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謝障礙,水及電解質等多種代謝紊亂的有遺傳傾向的慢性代謝紊亂性疾病。症狀:“三多一少”:多食、多飲、多尿、消瘦乏力。糖尿病有多種類型,但主要有1型糖尿病(缺少胰島素)和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
膳食原則:
1.合理控製總能量,維持理想體重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不宜控製過嚴,占總能量的50%~60%為宜
3.蛋白質:攝入量按正常人標準供給,即成年患者按1~1.2 g/(kg·d),占總熱能的12%~20%
4.脂肪:脂肪攝入量應適當限製,一般按總能量的20%~25%,不宜高於30%
5.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補充B族維生素、注意補充維生素C、減少食鹽的攝入量、注意補充鉻和鋅、增加鈣和VD的攝入量
6.酒:建議糖尿病患者不飲酒!
7.注重食物的多樣化,攝取營養平衡的膳食。
8.少量多餐9.預防低血糖反應
第 9 章 社區營養1.社區營養:從宏觀上研究特定社會區域範圍內的各種或某種人群合理營養與膳食的理論、方法以及相關製約因素的營養學分支。
2.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內涵與應用特點四項指標:平均需要量(EAR):指可以滿足某一特定人群中50%個體需要量的攝入水平。推薦攝入量(RNI):相當於傳統的RDA,是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絕大多數個體需要量的攝入量。適宜攝入量(AI):通過觀察或實驗獲得的健康人群某種營養素的攝入量。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平均每日攝入營養素的最高限量。指對某一生理階段和性別人群幾乎所有個體健康都無任何副作用和危險的平均每日營養素最高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