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血與火的戰爭——鴉片戰爭(1 / 1)

在曆史長河的流動中,中國的曆史可以分為幾個時期,在中國的古代史裏,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的文明比中國更發達,更先進。

但從17世紀開始,西方主要國家相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而中國卻依然在封建主義的道路上緩慢發展。

1840年一場血與火的鴉片戰爭,叩開了中國的國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古老的中國翻開了近代曆史的一頁。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西方列強為了掠奪更多的生產材料,並擴大海外市場,毋庸置疑,中國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是他們侵略擴張的首要目標。

在正式入侵之前,在中英的合法貿易中,中方向英國輸出大量茶葉,生絲等傳統工藝品,而因為中國自古以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英國的貿易結果並不理想,中方在貿易中處於明顯的出超地位。

於是,英國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麵,做了一個決定——走私鴉片。

從18世紀末到鴉片戰爭前夕,英方走私到中國的鴉片達40多萬,從中國掠走3億~4億銀元。

大量的鴉片走私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災害,白銀大量外流,中國的人民身體受到嚴重破壞,軍備廢弛,戰鬥力下降,清政府的政治統治越來越腐朽,那個時期,有別的國家稱人民為“東亞病夫”。

在這個民族危難之際,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就是我們的民族英雄——林則徐。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煙的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辦鴉片。

在林則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繳110多萬千克的鴉片在虎門海灘被當眾銷毀。這即是曆史上著名事件——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誌和決心。

中國禁煙消息傳到英國時,英國政府公然支持鴉片的走私,並借此發動侵華戰爭。

1840年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的機動艦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麵,標誌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1840年6月,英軍統帥兼全權代表義律領兵到達廣州海麵,並根據英國外相巴麥尊的指示,遠征軍封鎖廣州、廈門(今屬福建)等處的海口,截斷中國的海外貿易,並於7月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為前進據點。但這對於匆匆踏入新時代的清政府,無疑是不可能夠抵抗的。

8月,英艦以驚人的速度攻城掠地,抵達天津大沽口外。

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攻占虎門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軍死傷700餘人,帥船、拖船沉毀11艘。

1841年1月7日,英軍也不滿談判的進展,義律先下手為強,出動海陸軍攻占虎門的第一重門戶--沙角、大角炮台,發起虎門之戰。

1841年9月30日至次年3月11日,英軍分遣艦隊還多次對台灣進行侵犯。由於守軍準備充分,戰術巧妙,取得了整個戰爭中罕見的勝利,僅俘獲英軍就有182人。

6月16日發起吳淞之戰,江南提督陳化成戰死。此後,英援軍相繼到達長江口外,璞鼎查不理耆英等人的乞和照會,以艦船73艘、陸軍1.2萬人,溯長江上犯,準備切斷中國內陸交通大動脈運河。

7月21日,英陸軍6900餘眾,發起鎮江之戰,遭頑強抗擊,被擊斃擊傷169人後攻陷鎮江。8月4日,英艦進逼南京下關江麵,隨後英軍從燕子磯登陸,察看地形,揚言進攻南京城。

在英軍堅船利炮的威懾之下,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裏布和兩江總督牛鑒,妥協退讓,委曲求全,被迫在靜海寺、上江考棚等處與英軍議和。

1842年8月29日,耆英與璞鼎查簽訂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