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暄總結道:“不揉眼,滴入油,弄出石灰,清水衝洗。”
春暖微笑點頭,不虧是大堂哥。然後又轉向花昭,花昭沒法子,隻好硬著頭皮跟著花暄重複了兩遍。
花爺爺若有所思,看向春暖道:“我以前聽老一輩人說古,聽說一個地方打仗,沒了箭,就從城樓往下潑灑石灰水,竟然撐到了援軍,保住了城。可就是這一道理?”
春暖一愣,原來生石灰這麼早就應用到戰爭了啊。
花爺爺這麼快能聯想到它用,春暖很是驕傲,瞧吧,花家基因就是這麼強,以後差不了的。
等到罐裏的石灰水涼下來後,春暖又攪動了幾下,趁著大塊雜質沉下去時,把上麵的石灰水倒到另一個罐裏。剩下的時間就是等待了。
等待的時間裏,春暖讓花暄用拇指粗細的竹子做了一堆指頭長的小竹筒,竹筒又從中間小心的劈成兩半。再把兩半用麻繩捆綁起來。
花昭一邊捆一邊嘟囔著:“你說好好的竹筒,你非讓哥哥們給劈了。劈了就劈了,你說你又要捆起來。”
花昀早就學聰明了,在旁邊道:“劈了又捆,自有她的道理。等等就知道了。”
分工協作,不一會就做了差不多四五十隻小竹筒,都被春暖牢牢地捆紮在一起。
春暖看石灰水已經慢慢澄清了,就把上麵的水倒掉一些,用棒子又把水弄混,這次攪拌起來是稠泥漿了。這次花昭雖然好奇,但始終沒問。
春暖道:“第一次我們要的是溶到水裏的白色細小顆粒,所以要去掉大塊的雜質。這次我們要的是這稠稠的漿糊,所有上麵的清水倒掉。”
眾人恍然。
春暖端起小瓦罐小心翼翼的往小竹筒裏倒。
分裝完小竹筒,還剩了一點漿糊,本著不浪費,花家兄弟們又加急做了十來根小竹筒。
這次竹筒剩了兩個,留著下次用。一共灌了60根小竹筒。
春暖把它們直接放在院子裏,讓他們自然晾幹。
把工具們一一用水衝洗幹淨,放到耳房中。
這頓忙活也告一段落了。
突然無所事事,春暖覺得還不適應,總想找點事幹。
想著花奶奶她們去洗衣服了,用的還是皂角。春暖製肥皂的心蠢蠢欲動,但又想到家裏吃菜都是淋一點麻油,豬油在這個年代更是好東西,到現在廚房裏都沒見過。
春暖猜想,剛過了春,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誰家有那麼多閑錢去買豬肉熬油?就是有買的,那也是家裏招待客人的。
所以,在沒錢買豬板油的時候,她還是窩著吧!
想到昨天的鱔魚,春暖想到村外頭的河。
想到河,春暖頓時一敲腦袋,開春了,河裏別的都沒有,也不能沒有螺螄啊!
這回的螺正好,還沒多少泥沙呢!
想到這,春暖坐不住了。趕緊去叫幫手哥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