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很多學校名譽院長的宣傳作用,莫裕輝是需要有實權的,所以,對於要讓他來經濟學院暫代院長這件事,陳書倫還是花了不少心思。
通常情況下,大學二級學院院長需要具備正高或以上職稱,比如教授、研究員等,但莫裕輝本人雖然學曆出眾,擁有較強的學術水平,但歸根結底也隻是個商人,可以說,他和教育係統就是完全扯不上關係的。
如果是在普通學校,那稍微走走偏門,上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差不多了,但對於上城大學這樣一所百年名校來說,隻要身處體製內,那所有人走的每一步都應該完完全全的合理合法,萬不敢越雷池一步。
所以對於陳書倫大膽的提議,校長也是認真考慮了許久,這倆人也認識了那麼多年,校長自然明白陳書倫的苦心,隻是身在其位,他難免有顧慮,不過,最後讓他下定決心的,還是那場病床前的談話。
“一定要這樣做嗎?你明明知道,這件事就算是我也很難辦的”
“我當然知道這事不容易,可是我老了,力不從心了,這學院的未來終究是要交給他們年輕人的,若不是學院無人可用,我也不至於腆著一張老臉讓他攪入這趟渾水啊。
裕輝雖然遠離學術界,但他的學術背景和早年的學術水平都是頂尖的,他年輕時候發表的文章直到現在都是學生們沒法繞過的大山,更何況,在實踐經驗,資源整合以及創新管理這些方麵,又有誰能比得過他呢?
我們這些老家夥觀念已經舊了,我需要一個可以破局的人來改變這種僵化的局麵,我更希望他能帶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來接我的擔子。”
陳書倫知道,經濟學院正處在一個亟需變革的十字路口,傳統的教學與研究模式已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經濟形勢。他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學者型院長,更需要一個能夠引領學院破冰前行,敢於觸碰舊有體製,探索新路的領航者。
正因如此,莫裕輝才成為了那個不二人選,他的履曆上雖未鐫刻耀眼的學術頭銜,卻滿載著實戰經驗與創新的火花,這恰恰是陳書倫最為看重的。
“好吧,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莫總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他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者,卻也是一位能夠洞察時代脈搏,將理論與實踐完美融合的先行者,或許,他的到來,能給我們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也說不定呢。”
就這樣,在陳書倫苦口婆心的勸說下,校長在權衡利弊後也終於點頭同意。在他們的運作下,莫裕輝順利進駐上城大學經濟學院,對於他的到來,校長自然是萬分感激的。
“莫總,上城大學建校百年,尤以經濟學院發展為重,針對這一輪的學科評估,學院能否重現輝煌,就仰仗您了。”
莫裕輝聞言,心中也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他知道,這不僅是現任校長對他個人的信任,更是對整個經濟學院未來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