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修仙之道(1 / 2)

早飯過後,自然是不可能讓某個想睡覺的人自然是不可能回去再睡個回籠覺的。

至於剛才早餐店裏的小插曲,最終以雲某人撂了句:“既然我的早餐被你壞了,那麼在你跪著求我前,我是不會再吃飯了。”

然後蘇池和金川二人又相互攙扶著灰溜溜的離開了。

……

蘇府中蘇天逸見到金川的傷勢,心中實在感慨堂堂一個金丹境的人竟被一碗粥躺的給燙成這樣的重傷。

弄翻粥是這樣的。所以我們要尊重糧食

不提蘇府中的小插曲。

……

雲清和一行人從早餐店出來後並未立刻去城南,而是向北而行。因為昨天上午遇到的宋卿然,所在的青石書院便在城北。

書院顧名思義是培養知識分子,為朝廷輸送新鮮血液。

但是這又是一個可以修仙的朝代,那麼是修仙對人的誘惑大還是出仕為官的誘惑大?

那麼聰明的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二者不能兼得呢?我一邊做官一邊修仙,做官還能方便我撈取更多的資源。

但事實便是二者如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這個世界從來缺乏修仙者,也從不缺乏天才,修仙之路循序漸進,練氣、築基、金丹、元嬰、合體、渡劫、大乘,一步一個腳印……

但是卻從沒有一個人超出大乘之上,證道飛升,也就是人們心目中真正的仙人。大乘之下,嚴格來說隻能算修仙者。

當然元嬰之後的修仙者也可用些騰雲駕霧的仙家手段,也算得上大能了。

那麼為什麼此方天地間,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人能修至大乘?

金丹期之後的修行又隻是與修為相關嗎?為什麼我明明比他早了幾百年到達金丹,但他早已渡劫而我卻元嬰無望?是我天賦的問題嗎?

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勤勞樸實的人民的不斷探索、完善,嚐試著用學術的方法解釋這些現象,最終大致分成了兩個學派。

一種學說為塵緣說。這種學派的學者認為,修仙之道,在於擺脫俗世塵緣。人與人交往中或人在俗世中,便擺脫不了塵緣,因此便成不了真仙。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成仙者所能牽動的塵緣太多,所謂的塵緣就如同絲線,將你與這下界相連。隨著人的修為增加,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自身纏繞的絲線,這種現象在金丹境之後尤為明顯。因此修仙之路越往後,精進越難噫!

因此一個人若想得道成仙,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人世,減少塵緣的增加,盡管隨著修為的增加,仍不可避免的會牽扯上塵緣。但這種將你拴在下界的絲線減少的情況下,飛升自是相對較易的。

這種學說可以很好的解釋了大隱必在野的這種情況。同時也解釋了身處俗世中哪怕你天賦再高,為塵緣所絆,可能反而不如那些天賦不如你的。

所以若想得到就要避世,修煉之所越遠越僻靜越好。

另一派學說是為天和說。這一派學者認為天地是為恒定,這一恒不是靜態的,是動態的平衡。天地是為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