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欄俯視,天邊絢爛的彩霞不知何時已消散無形。一輪金色圓月從東方迅速抬升,像一盞巨大的明燈高懸在湟水流域的戈壁與茂林之上。
初秋的夜風漸寒,映照著天際碩大如圓盤的皓月,西北邊塞的蒼茫遼闊之氣展露無遺。
巡視的路上,經過一處有著口巨大水井的巷子,饑腸轆轆的侍衛隊長指著街旁的露天酒肆,忍不住說道:“縣令,此處有家酒肆。”
顧愷之回頭看了一眼,隨行的八九人跟他從東城巡視到西城,沿途事情也多想必早就餓了。
“便去這家隨便吃點吧。”
沿途看避難的百姓埋鍋造飯,肚皮餓的咕咕直叫喚,不耐煩的眾人如何還顧的上毛驢上的縣令大人?紛紛朝酒肆裏走去。
因為有水井的緣故,酒肆取水十分方便,避難的百姓當然也發現這點,兩旁的街道上擠滿了人。
有縣府下發的糧食,吃過飯後人們的情緒稍安,紛紛和妻小或是附近之人有一茬沒一茬的說著話。眼見已經入秋了,人們的言語裏多是擔憂是否會誤了秋收,又猜測著這次吐穀渾入寇,多久才會退去。
顧愷之完全沒有吃飯的興致,旁人狼吞虎咽他卻隻下了幾箸便作罷,用手撐住腦袋看著街兩旁躺臥的百姓,若有所思。
“大人,不再吃點?”
對麵三十出頭的疤臉漢子正是上次在天水營門值守的司馬,鍾榮這次不知為何會遣他率兩百人來保護自己赴任。
顧愷之搖了搖頭,說道:“丁山水,讓店家再切些肉,我們一會去城樓上看看。”
“好勒!”
吃完飯,讓兩名吏員先回縣衙,顧愷之帶著護衛司馬丁三水與那名禿頭遊徼帶著幾人一起朝西城走去。
“奚充國,平日裏西都城的治安如何?”
名叫奚充國的遊徼走在最前頭為眾人帶路,聽到顧愷之問話,雖然想不明白為何這位縣令會在敵軍圍城時問出這樣的話,但出於對上官的敬畏他還是如實答道。
“小偷小摸的自然少不了,但隻要羌胡不犯邊,俺這個職位還算清閑。”
遊徼這一官職起於秦朝,漢魏兩晉仍然存在,一直延續到南北朝時期。其主要職責是巡察地方、緝捕盜賊、維護地方的社會秩序。
除了治安工作,遊徼還參與調解鄰裏之間的糾紛,幫助政府解決民間矛盾。甚至還包括協助官府收取賦稅、安排徭役等行政工作。
漢為十裏一亭,有亭長;十裏一鄉,鄉有薔夫、遊繳、三老,皆屬鬥石小吏。遊徼和亭長等職位共同組成了地方治理的基本框架。不同的是亭長是亭級吏員,而遊徼則屬於鄉級,兩者在職責上有很多共同點,但各有側重。
兩晉十六國時期,裏、亭、鄉這三種低級行政單位早就混亂無比,有些地方甚至三四十個裏才有一亭一鄉,但薔夫、遊繳、三老,這種基層吏員仍然十分重要。
而這個奚充國屬於縣遊徼,官職俸祿要比鄉遊徼高出許多,屬百石吏,和後世的捕頭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