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嚴峻的環境,將原來龐大的原初三十三號群體,分裂成了三部分。
一部分聚集在幽暗深淵——深海,陽光被厚厚的冰層與雪層遮擋,這裏隻剩下一片黑暗。
一部分聚集在光明之地——淺海,陽光仍然可以通過淺淺的冰層來到水下。
一部分聚集在炎熱地帶——海底火山附近,這裏雖然沒有光,但由於地熱的存在,這裏的水水溫比較高,但也是地熱的存在,這裏誕生了很多其它的危險因素。
……
在危機感的催促下,三大細胞文明迅速發展。
……
幽暗深淵——深海。
嚴寒與黑暗讓這裏沒法產生新的有機物。
逐漸增厚的冰層,在不斷壓縮著深海原初細胞的生存空間。
‘我要活著!快!一定有什麼辦法的!’
感受著生命的流逝,領土的減少,群體意識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並且不斷控製細胞進行新的嚐試。
……
為了抵禦嚴寒,深海處的細胞發展出了技能——“點火”,將其它有機物分解,並產生熱量與無機物。
……
但如果隻是會點火的話是沒用的。
深海的有機物是有限的。
……
漸漸的。
深海區域可以充當燃料的有機物不夠了。
……
‘活下去,我必須活下去!’
深海原初細胞的群體意識,控製細胞發展出了攻擊的手段。
向外發展不可取了,最後它將矛頭指向了自己。
控製細胞們自相殘殺。
強大的個體存活。
弱小的個體死亡,淪為強者活下去的燃料。
‘這都是為了活下去。’
……
光明之地——淺海。
淺海細胞,繼承了先祖的特點——好運。
這裏的細胞,碰巧是大寂滅前取得了不錯的研究進展的細胞。
認識了“光”,並發明出了能將光能轉化為熱能的“透鏡”。
而這裏的環境,又正好有光。
可以說是懷才得遇,非常幸運。
處在光明之地的細胞,也因而沒有太大的生存壓力。
……
但也不是所有事都是一帆風順。
冰層在逐漸變厚,照射入海水中光在逐漸變弱。
淺海處的原初細胞,在內卷“透鏡”光能利用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炎熱地帶——海底火山。
生存在這裏的暖洋細胞,不需要為繁殖而擔憂。
足夠的溫度,使得初代的“生產機器”能夠繼續製造出有機物。
但凡事都有其兩麵性。
海底火山的狀態並不穩定,經常噴出大量高溫的岩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