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顧唯潘是獨自前來,仍舊是一身的鐵板傲骨,走起路也是威風凜凜。
見到顧唯潘,很多老臣都上去見禮,而那些年輕的雖然擠不上前,可也都有些崇拜地看著顧唯潘,好像看著偶像一樣。
顧唯潘雖然已經年老,但他是楊瑞理朝全盛時期的一朝次輔,領上聽處多年,在政績上也算是有目共睹。在朝廷大勢沒落之後,顧唯潘選擇了歸隱,也讓很多朝臣因此而佩服他。雖然顧唯潘的關係與東王府很親近,畢竟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東王為妃,但仍舊不影響他在百官中的地位。
而作為一些年輕官員,顧唯潘主要是在學術造詣之上,對他們影響頗深。而且顧唯潘與崔明禮曾經為朝廷忠臣,相輕相親的故事早就在民間流傳,很多人也佩服他的氣節。
“顧太傅。”很多人上去行禮,盡管現在顧唯潘已經孑然一身,不再是朝臣,可還是以他曾經的爵名相稱,言語之間都是很恭敬。
顧唯潘也是一一還禮,不管是認識還是不認識,有很多還是他曾經的政敵。但現在時過境遷,整個朝廷的格局,是東王府與朝廷對立,而北方邊患未除,內患也不止,可說是內憂外患皆在。如此情況之下,以前的什麼恩怨也不再重要,既同為朝廷中人,同為君主謀事,就是同氣連枝。
顧唯潘行禮之後,終於將目光落在站在門口迎接的韓健身上,走上前行禮。
“見過東王。”顧唯潘隻是略微拱手,不許躬身。反倒是韓健很禮重迎上前來。
“顧太傅,裏麵請。”見禮之後,韓健說道。
顧唯潘反倒很灑脫一笑,道:“不必了,老朽便在這裏等便是了。”
一句話,登時令在場之人很多都帶著不解。顧唯潘今日前來,可說是很轟動的一件事,所有人都以為今日顧唯潘是主角,朝廷要重新啟用顧唯潘,那顯然不會讓他這樣德高望重之人給人做下手,不用說也是讓他當一朝首輔。難道還有比他更重要之人?
正在眾人帶著不解,卻又無法問出來的時候,幾名侍衛快步跑過來,對韓健行禮道:“稟東王,車駕已到宮門。”
“好。”韓健點頭,道,“與本王一同出迎。”
登時在場之人有些莫名其妙,心中卻也帶著幾分震撼。是何人的到來,需要顧唯潘出山,還需要東王親自出迎?
要知道現在女皇還在病榻之上,朝廷上下都是韓健一人說了算,韓健已經是大權在握說一不二。但看韓健的態度,似乎連他自己都很重視,要親自迎出宮門,這禮數可是不小。
百官不敢有怨言,隻能隨在後麵。
等一行人浩浩蕩蕩到宮門口,卻見宮門之前,有一輛很平素的馬車,一名看起來也很普通的馬夫,正在擺著馬凳,以便車上之人可以順利下來。雖然周圍護送的官兵不少,可也沒人上前幫忙,眼前的一切好像一部無聲的啞劇。
所有人都很好奇馬車上到底是誰。
而韓健和顧唯潘,則是親自迎上前去,當馬車車簾打開,從裏麵走出一個胡須拉渣的“中年男子”,這男子,看上去有些衰老,而且身體很不便,需要別人攙扶才能走下馬車。
可當他下了馬車,看到宮門之時,突然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這一哭,別人才意識到這根本不是什麼中年人,而隻是一個年輕人,隻是境遇不同而令他顯得衰老而已。
很多人心中也在震驚著,一些人已經意識到來人是誰,有的已經恭敬跪地相迎。而隨著有人跪地,卻是更多的人下跪,情緒在人群中蔓延。
韓健稍微安慰了兩句,卻也是無濟於事,來人仍舊情緒很激動,一旁的顧唯潘也忍不住抹眼淚。
韓健親自扶著來人,往宮門口走,卻在此時,早就侍立在宮門口的幾個小太監齊聲喊:
“太子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