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一直是一項江東市的基本福利製度,其實對於市政府而言,這個項目並不賺錢,相比起直接把土地賣給開發商,獲取大量土地出讓金,公租房的土地積壓成本實在太高。
而現有的公租房製度,雖然幫助一些群眾提高了住房環境水平,但許多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最大的問題,就是總有投機取巧者,利用公租房進行牟利。
而隨著城市建設不斷擴張,新城區和舊城區之間的發展矛盾也越來越突出。畢竟城市的資源就這麼多,不斷增加公租房用地,對地方政府而言也是一種負擔。
但與此相伴的是,許多縣市區老城區的老舊住房流通性極差,群眾更傾向於購買開發商新建的住宅小區。
因此,大多數老房子就隻能等待拆遷或者舊城改造。
但是江東市和齊州市情況又不一樣。
齊州為了改變城市麵貌,在舊城區無法大量拆遷的情況下,舊城改造是老房子唯一的出路。
而江東市明顯不同。
許多群眾並沒有迫切的老舊房屋改造需求,而在房地產市場上,江東市群眾對於二手房屋的需求也並不迫切,因此舊城改造的議題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但是張政禹認為,老房子的作用,現在並沒有得到最大的發揮。
政府如果能從群眾手中,將老舊房屋收歸政府所有加以改造後,作為公租房麵向群眾進行派號,對於政府、群眾、城市而言都是共贏狀態。
對於需要房子的普通群眾而言,老舊房屋改造後的公租房,就已經能夠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
而對於那些想投機從政府手中套取公租房的人而言,這些市場上流通性不好的二手房,他們即便套取到手,也沒有二次獲利空間。
同時,改造這些老舊房屋,一方麵滿足了城市更新的需要,另一方麵也減少了地方政府新建公租房的建設成本和建設時間,可以說百利而無一害。
當張政禹將自己這套思路向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達之後,很快就贏得了支持。
“目前我市公租房年供給量在500到800套左右,按照公租房建設五年行動方案,我們要供應7000套公租房,目前群眾對公租房的需求量還是很大,但是主要受製於建設進度的原因無法滿足群眾的住房需要。”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果從群眾手中收購房屋,能比直接新建房屋省下多少錢?”張政禹問道。
“新建房屋主要的成本還是建設用地成本,以及人工和物料。由於按照現在的政策,公租房至少五年以後才能麵向群眾銷售,所以政府的回款周期慢,大量的資金都壓在公租房裏,基本每個縣市區都有幾千萬到幾億不等。”
“如果從群眾手中直接收房,基本可以按到同等征遷價格進行回收,隨後群眾拿著部分房款再去購買商品房,就打通了整個循環流程,對於政府而言,回款的難度也會大大降低節省兩成左右的成本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