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鬼市(2 / 2)

“鬼市”在清朝末期最為熱鬧,像一些達官貴人和貴族子弟,他們都會偷偷地將家中的一些古玩珍寶拿出去賣錢。

還有許多盜賊和盜墓的,他們手中的東西上不了明麵,便會將這些東西在鬼市賣出。

第二個方麵就是 “鬼市”一般在淩晨三點左右開始,在天微微亮之際結束,就如同一陣霧一般被風一吹便散。

一般的市集上都會有專門的組織人物以及管理的人物,但是“鬼市”不同:它沒有人組織,亦沒有人管理。

它的存在最早是何時起的,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就好像野草一般,沒人知道是什麼時候長在了那裏,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發展到此種規模。

其中以京都“鬼市”名聲最為響亮,在京都“鬼市”裏一夜暴富那是常有的事,比賭石還厲害。

當然,有一夜暴富的,也有被坑到吐血的。

深夜萬籟俱寂,淩晨三點的崇武門 “鬼市”卻是熱鬧非凡,交易場麵相當火爆。

這裏的路燈昏暗,來逛鬼市的人手中拿著手電筒,光柱對準攤位。

“鬼市”中什麼都有賣,而且並沒有專門的分門別類。

關於出攤的地點,靠的就是誰來得早,誰就能占據一個最好的位置。

在攤上所有的燈光都很暗,就如同鬼火一般微微的閃爍。

在鬼市,手電筒是最重要的,它的存在意味著你不是外行。

在鬼市有四個鐵打的規矩,誰也不能違背,否則必然會遭到驅逐。

其一、鬼市的東西,隻能看,絕對不能問它的來源。

其二、手電筒隻能對物不能對人,這是為了保護賣家。因為難免有些看走眼花了大筆冤枉錢的人想挽回損失,而采取過激手段。

其三、貨物一出,概不調換不退貨。比銀行的“離櫃概不負責”還要霸道。

其四、看破不說破,若發現了貨物有問題,可以不買,但絕對不能夠當麵去拆穿和質疑賣家。

直白點來講就是“砸場子”,你敢砸場子,就有人敢來砸你!

陸仁嘉和唐伯虎過來時,已是淩晨四點,但鬼市仍是人頭攢動。

其實京都市原來有四個鬼市,但近些年古玩市場不景氣,撤了三個,就剩下崇武門最後這一個。

兩人走了半個市場,唐伯虎就發現了不少好東西。

但價格要得很高,顯然賣家也都是識貨的主。

陸仁嘉談了幾個沒談攏,就沒有下手去買。

作為收藏家,買回去收藏還可以。但陸仁嘉若要進貨拿回去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況且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古宣紙,找了一圈,終於在一個攤位上找到了清朝嘉慶時期的貢紙兩刀(注:100張宣紙為一刀)。

攤主直接開價20萬一刀!

陸仁嘉費盡口舌,才談到16萬一刀,他把兩刀全都買了。

現在他也算是千萬富翁了,花32萬買200張宣紙,一點也不心疼。

“老板,有沒有元紙、宋紙、或唐紙?”

“那你得去找白七爺了,他手上指定有,不過他未必肯賣。”

攤主收了陸仁嘉32萬,非常爽快地告訴陸仁嘉哪裏可以買到他想要的古代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