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細胞生活的環境
1.體液的概念,生物體內以水為基礎的液體。
2.內環境的概念: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
3.血細胞所生活的內環境是血漿,組織細胞所生活的內環境是組織液,淋巴細胞所生活的內環境是淋巴液和血漿,毛細血管壁細胞所生活的內環境是血漿和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所生活的內環境是淋巴液組織液,口腔上皮細胞所生活的內環境是組織液。
4判斷內環境成分:第一看是否屬於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中的成分,如血漿蛋白,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脂質,氧氣,二氧化碳,激素,代謝廢物等。
第二,排除不屬於內環境中的成分,細胞內特有的物質:血紅蛋白,胞內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細胞膜上的成分:載體,受體。與外界環境相通的液體成分:消化液,尿液,淚液,汗液,中的成分。不能被人體吸收的物質:纖維素,麥芽糖。
5.滲透壓概念: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
1)大小取決於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溶質微粒越多及溶液濃度越高,溶液滲透壓則高,反之則越低。
2)影響因素腎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其中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於NA+和Cl-+。
6.酸堿度:正常人血液的pH為7.35~7.45。
7.組織水腫的原因分析:①營養不良
②腎小球腎炎
③過敏反應
④淋巴循環受阻
8.細胞可直接與內環境鏡像物質交換:不斷獲取進行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同時又不斷排出代謝產生的廢物,從而維持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
eg.營養物質:消化係統的消化和吸收 循環係統 —內環境— 組織細胞。
9.內環境與肺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
10.腎得腎小球有重吸收作用。
11.代謝廢物是從組織細胞到內環境到循環係統再到體外。循環係統包括呼吸係統,泌尿係統,皮膚。
12.直接參與內環境與外界環境交換物質的係統,有呼吸係統,消化係統,循環係統,泌尿係統。
13.泌尿係統排出代謝廢物,水和無機鹽。
14.循環係統把各種物質運輸到機體的相應部位。
15.組織液是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
16.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之間的關係,血漿和組織液相互交換,組織液到淋巴液,淋巴液到血漿。
17.淋巴液組織液的成分最主要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18.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是細胞外液理化性質的三個主要方麵。
19.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攝氏度左右。
第二節內環境的穩態
1.正常的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係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
穩態可在一定範圍內變化
穩態指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穩定
2.人體各器官係統協調一致的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
3.納貝爾提出,內環境的穩態主要依賴於神經係統的調節。坎農提出內環境的穩態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
4.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製。
5.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環境過於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時,內環境的危害就會遭到破壞。
6.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