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節 最後的匈奴(2 / 2)

經此一役,劉曜的匈奴前趙軍隊損失慘重,失去了再戰之力,不得不率領殘部敗退長安。東晉潁川太守郭默率領殘部向南逃奔建康,尋求朝廷的庇護。東晉司州刺史李矩走投無路,率殘餘軍隊二千人投降後趙。這一次以一敵二的大戰,後趙贏得滿堂紅,自此,司、豫、徐、兗等廣大地區皆為後趙所有。

這是一場決定xing的戰鬥,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經此一役,後趙地盤急劇擴張,石勒的軍隊ri益強大,匈奴前趙軍隊的戰略回旋餘地被壓縮,完全處於戰鬥的守勢。

東晉鹹和三年(公元328年),後趙石虎率兵四萬自軹關(今河南濟源西北)向西進攻前趙據守的蒲阪(今山西永濟縣)。聽到敵人進犯的消息,劉曜自將jing銳部隊,長途奔襲救援蒲阪守軍,在高侯(今山西聞喜縣境)遭遇了石虎的軍隊。前趙軍隊在禦駕親征的鼓舞下,奮勇作戰,攻勢銳不可當,石虎軍隊抵抗乏力,節節敗退,陳屍二百餘裏。石虎大勢已去,知道再不跑就不用跑了,立即舍棄了敗兵,向南方逃跑,一直跑到了朝歌(今河南淇縣),憑借堅城拒守。

打敗了增援的敵人,前趙士氣大振。劉曜乘勝進軍,在金墉(今河南洛陽附近)包圍了石生的軍隊。石生龜縮在城內堅守待援,劉曜可等不起,命令軍隊晝夜攻打,決水灌城,金墉岌岌可危,洛陽為之震動。

眼見得部下危急,領導是看在眼中,急在心裏。同年十一月,後趙石勒發兵三路進攻劉曜,解救洛陽之圍,軍隊迅速開至洛河。劉曜忙陳兵十萬於洛西抗擊,石勒遂命石虎引兵自洛陽城北而西攻劉曜中軍,命石堪率兵自城西而北會和。石勒自出洛陽閶闔門,夾擊劉曜。數支大軍同時發起攻擊,劉曜左右支絀,前趙軍隊大潰。劉曜在退兵時馬陷石渠墜於冰上,身上被創十餘處,為後趙將軍石堪生俘。

石勒大獲全勝,斬首五萬餘級。石勒讓劉曜寫信令其子劉熙投降,以此換一條活命。劉曜這一次表現的足夠爺們,在信中卻令劉熙:“要和大臣齊心協力挽救國家,不要因為我而改變主意。”劉曜威武不能屈,留著沒用了,石勒不顧一個戰壕戰友的情誼,遂殺劉曜。

劉曜本以為,隻要劉熙堅守關中,以三秦之險為依托,還可同石勒一搏,勝負之事未可預料。但他實在是有些自信了,過高的看待了自己的兒子,更過高的看待了自己的小弟。

實際上,劉曜一敗,關中頓時大亂,一發而不可收拾。劉曜被殺後,消息傳到了關中,世子劉胤害怕的七上八下,率領文武百官從長安退保上邽(今甘肅天水),打算休養生息,ri後再戰。但這時關中軍心動搖,軍隊已無戰心,誰都知道,失去了必勝信心的軍隊就是一群待宰的豬。果然,後趙大軍從洛陽揮師入關,攻陷長安,大破上邽,將前趙太子劉熙、南陽王大單於劉胤等王侯將相、文武百官三千多人全部抓住埋了,一個都不要放過。匈奴劉氏經此劫難,損失慘重,宗族勢力大大削弱。

漢、趙相繼滅亡,成為了曆史的遺跡,後起之秀石勒成為了唯一的勝利者。匈奴劉氏經曆兩次慘劫,大部分族人被屠殺,元氣大傷。劫後餘生的劉家人紛紛逃往各地,但大多數則仍居住在內蒙、山西、河北一帶,為當地少數民族的首領、酋長。至隋唐時期,匈奴劉氏還發展為東郡、河南等地的望姓大族,漢化嚴重,子孫不再以天之驕子為榮。不過,和平年代不需要武功,儒化教育更為重要。在後代普遍讀書的氛圍下,匈奴劉氏產生了一位宰相,也算光宗耀祖了吧,僅憑這一點,石勒就應該在地下哭泣。

劉曜的前趙政權是以匈奴為主體,由於沒有一套係統的措施進行有效的政治統治,因而在石勒的軍事打擊下,迅速崩潰。正是“其興也勃,其亡也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