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晉國之殤(2 / 2)

熊宜僚乘勝追擊,星夜兼陳,直逼武安。武安乃晉國軍事重鎮,糧草充足器械精良,更兼趙鞅防守得法,熊宜僚猛攻三日竟是毫無進展。如此這般,竟是相持不下,熊宜僚本想退兵,可想到自己在吳王麵前誇下的海口,自己隻得硬著頭皮繼續攻城。倏忽之間,熊宜僚大軍便在武安城外耗過了二十八天。便在此時,武安城中的趙軍突然出動了。這天暮色,趙鞅下令本部的趙軍全軍偃旗息鼓戰馬銜枚兼程急進直抵閼與,憑借閼與險要的地勢切斷吳軍的歸路。近月休整不戰,趙軍體能充沛,次日黃昏便趕到了閼與,在此修築壁壘壕溝。趙鞅大軍一出動,熊宜僚便接到了急報,立即派出八千飛騎尾追趙軍,主力大軍隨後回軍,全力殲滅趙鞅人馬,因為熊宜僚知道趙鞅大軍才是聯軍的主力,隻要殲滅了趙鞅大軍,其餘的韓魏大軍就好辦了。趙軍剛築好壁壘,吳軍就趕到了,吳軍騎士全部下馬結陣,黑壓壓想卡在穀口的趙軍壓來!趙軍分成三道防線迎戰吳軍,熊宜僚持戈在前,率領吳軍猛攻趙軍。頓時吳軍山呼海嘯般一陣呐喊,潮水般向趙軍攻去,山穀中火把成海,戰鼓如雷,殺聲震天,兩軍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在狹小的山穀展開了勢均力敵的浴血搏殺,三個時辰過去了,吳軍竟漸漸落了下風,被趙軍壓製在了山穀之中,熊宜僚大急,看到趙軍陣中居中指揮的趙鞅,熊宜僚咬咬牙,竟直奔趙鞅而來,趙鞅的護衛們看到吳軍主將持戈殺來,威不可當,立即迎戰上去,誰知很快就被熊宜僚殺散,熊宜僚就要縱馬朝趙鞅殺去,突然聽到一陣天崩地裂般呐喊聲,無數的趙軍從兩邊的山上猛烈地壓了下來,宛如河海般凶狠地撞擊在吳軍陣上,如此氣勢,讓久經百戰的吳軍大為震驚,熊宜僚大驚失色,看著跑遠的趙鞅長歎了口氣,轉身回到了吳軍陣中。趙軍得到增援後,士氣大盛,向吳軍發起連續勇猛的廝殺,熊宜僚知道大勢已去,隻得率軍突圍。經過浴血奮戰,熊宜僚率領三萬吳軍殘軍逃回了吳國。在吳國的宛城,吳王夫差看著殘破不堪的吳國殘兵,夫差心中在滴血,這是吳國最精銳的十萬鐵騎,竟然就這樣隻剩三萬殘兵回來了。渾身是血的熊宜僚跪在夫差麵前,乞求夫差降罪。夫差長歎一聲,扶起了痛哭流涕的熊宜僚,歎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將軍不必掛懷。”夫差在心裏卻對自己當初沒有聽孫武田穰苴等人的勸告追悔莫及,又對趙鞅的實力有了清醒地認識,看來打敗趙鞅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暮色蒼茫中,絡繹不絕而又散亂不整的片片紅點兒,艱難而又緩慢地蠕動在血色的黃昏中,千奇百怪的拐杖,沾滿鮮血的甲胄,襤褸飛揚的破衣,散亂的長發,托在地上的木架上的重傷號。奇怪的是,便是如此一支隊伍,卻沒有一聲些許的**,人人臉上都洋溢著疲憊的笑容,盡管腳步是那樣的緩慢那樣的遲滯,然而那緩慢從容的步態,卻仿佛充滿了無盡的力量。騎在一匹白色的駿馬上的趙鞅看著剛剛打敗不可一世的吳軍的這些軍隊士卒,心中充滿了驕傲自豪,是的,自己率領趙氏軍隊打敗了天下第一強國吳國的軍隊,挽救了趙氏的基業,也挽救了晉國,雖然晉國已經名存實亡了。趙鞅高聲下令:“大臣軍兵全部下馬步行看護傷兵,車馬讓與傷兵。本將先行趕回晉陽。”次日清晨,這些打敗吳軍的士卒終於回到了晉陽。此時晉頃公已趕到了晉陽,聞之趙鞅率軍打敗了吳軍進攻,晉頃公心裏也很高興,於是和趙鞅一起迎接得勝而歸的將士們。晉陽萬人空巷,看著傷痕累累渾身浴血的將士們緩緩走過,竟是靜的唯聞喘息之聲,直到將士們來到了趙鞅的府邸接受封賞犒勞,山海般人群才爆發出震天動地的歡呼聲:“趙軍萬歲!”“趙簡子萬歲!”晉頃公聞言臉色大變,看著趙鞅得意的神情,對民眾的歡呼坦然受之,不禁大怒,拂袖而去。趙鞅和趙無恤和趙氏的家臣對晉頃公的大怒離去沒有一絲在意,甚至還有人露出嘲諷之色,可見晉室的地位已經變得如此輕微了。在得知吳軍打敗後,智伯感到非常害怕,收縮兵力龜縮在老巢蒲州,並派人聯絡吳王夫差,商議再一次派兵攻打趙韓魏三家。而趙氏在打敗了吳軍後,成為了晉國最大的勢力,已經超越了智氏。而此時的晉頃公快被晉國人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