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晉國風雲(1 / 2)

在南子的精密安排下,夫差和南子一行人順利地離開了衛國,等到衛靈公知道消息已是三天後,追之不及,從此衛靈公就恨透了夫差和吳國,並與吳國絕交。從夫差離開吳國到現在已有三個月了,時下已步入深秋,已到了收獲莊稼的季節了。夫差一行人經過車馬勞頓後,渡過了汾水,來到了晉國境內。這天,夫差一行人來到了晉國公卿範氏的封地。夫差因為秋高氣爽的天氣,心情特別好,於是下了馬車,騎上一匹駿馬漫步在田野邊。南子換上士子的服飾,也騎著一匹馬隨在夫差後麵。夫差看到田野裏稻粒飽滿,果實累累,一片豐收的景象,可農夫們臉上卻看不到喜悅的表情,不由感到奇怪。於是回頭對文種問道:“太宰,你主管我大吳的民生,對民生事比較熟悉,可知道這些農夫們為什麼愁眉苦臉?”文種回道:“君上,你有所不知,晉國公卿範氏,中行氏對待農夫最為苛刻,在六卿中,他們畝製最小,收取的賦稅最重,高達五分抽一,而且他們賦斂無度,人民轉死溝壑,官員眾多而又驕奢,軍隊龐大而又常常興兵,所以農夫們在莊稼收獲的季節仍然苦不堪言。”夫差聞言想到:怪不得範氏中行氏最先滅亡,原來是自取滅亡。壺關是進入晉國上黨的必經之地,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是晉國的軍事重鎮。夫差一行人經過緊張的趕路,終於在夜黑前趕到了壺關,在守關官員驗過符節後,夫差一行人順利的進入了壺關,在驛館內安頓了下來。在半夜時分,突然有大批軍馬來到了壺關,響聲驚動了正在熟睡的夫差一行人,侍衛們刀出鞘箭上弦,護衛著夫差。在緊張的等待後,發現響聲漸行漸遠,在發現這支軍隊不是為自己而來後,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這時,夫差聽到隔壁有人聲傳來,於是凝神靜聽。聽到隔壁人說:“現在趙氏與範氏中行氏關係緊張,已到了短兵交接的地步了,而智氏韓氏魏氏與範氏中行氏兩家有仇,應該會幫助趙氏。我料定範氏中行氏必亡。”“是啊。”隻聽另一個人說道:“趙簡子品行高尚,對人寬容,而中行寅範吉射驕奢淫逸,好大喜功,對下苛刻,我希望趙簡子能贏。”聽了這些話,夫差明白過來,原來晉國六卿矛盾已積累到一定程度,開始攤牌了,不巧被自己碰上了,明白與自己無關後,夫差等人又安心睡覺了。翌日清晨,夫差等人梳洗完畢,開始向晉國的重鎮晉陽進發。晉陽是趙氏封地,也是趙氏的根基所在。而現在趙氏的掌門人就是鼎鼎大名的趙鞅,也就是趙簡子,是趙國基業的開創者。在進入晉陽城後,夫差就命令手下小心行事,以免被趙鞅發現把柄,畢竟自己在人家的地盤上。在夫差剛進入晉陽城後,就受到了趙氏官員的迎接,原來趙鞅早就知道自己到來了。在趙氏官員的陪同下,夫差一行人來到了趙鞅的府邸。現在晉國的國君叫晉頃公,而趙氏則為六卿之首,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趙鞅的不懈努力。進入到大廳,就看到坐在主座上的一位老者,長著一張國字臉,顴骨微高,濃眉大眼,高鼻闊口,極有威勢。一看就知道是趙簡子。於是夫差說道:“吳國使節拜見趙中軍將。”此時晉國六卿官位由高到低分別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趙鞅聞言卻沒有回答,卻一直盯著夫差看,作為十六歲就步入殺機四伏的晉國政壇,曆經多年,趙鞅閱過無數人,早就練就了火眼金睛,當看到夫差時,就被夫差身上的氣質所吸引,眼中露出了精光。夫差感受到趙鞅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身上,不由渾身難受,暗罵了一句:老匹夫!這時,一串腳步聲打破了尷尬的局麵,趙鞅看到來者,臉色變得凝重,才緩緩命令夫差等人退下。夫差臨走時聽到來者說了:“我軍大勝!”暗道:趙氏應該打敗了範氏中行氏。果然,在趙府招待吳國使節的夜宴中,趙鞅雖然臉色如常,但夫差仍能從趙鞅的眉宇間發現趙鞅隱藏不住的喜色。趙鞅在打敗了範氏中行氏後,心情大好,又知道夫差氣量非凡,非一般人,於是主動與夫差談話,一個是久經政壇老謀深算的趙鞅,一個是兩世為人的夫差,兩人越聊越覺得對方知識廣博,深不可測,都非常佩服對方。這時,趙鞅問道:“我聽聞貴國左相國是我晉國人,不知是不是?”夫差答道:“如趙子所言,我國左相國的確是晉國人,聽聞我國大王招賢納才,才來到我國的。”趙鞅又問了吳國變法和海運的事,夫差一一作答,畢竟這也沒什麼好隱瞞的。趙鞅聽了夫差的回答後,歎道:“貴國大王真是雄才大略之主。”越談越投機,不知不覺已到了深夜。趙鞅回道寢室,回想起與夫差的談話,想到吳王夫差的種種作為,不禁憂心忡忡。於是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謀士董安宇,尹鐸和長子趙無恤在書房商議。在聽了趙鞅的話後,董安宇說道:“主公所慮極是,我聽聞吳國利用海運從我國和燕國買了大批的馬匹,又變法圖強,招攬各國人才,上下一心,吳國又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假以時日,必有統一天下的實力。而觀我大晉,眾卿爭權,你攻我伐,民厭兵乏,一盤散沙,局勢實乃令人憂心,主公要早作準備。”趙鞅點頭道:“為今之計,當停止與吳國馬匹交易,不能因小失大,再威逼燕國停止與吳國的馬匹交易。然後交好楚齊秦等國,對吳國保持戒心。最重要的是,增強自身的實力,現在範氏中行氏已被我所滅,接下來就是智氏。韓魏與我交好,智氏,驕橫跋扈,不能長久。”尹鐸接口道:“主公所言極是,不過智氏實力極強,當聯合韓魏,徐徐圖之。”趙鞅點了點頭,突然說道:“你們看吳使這人怎樣?”趙無恤說道:“孩兒觀這吳使非常人。”趙鞅一聽精神一振,凝神細聽,趙無恤接著道:“這位吳使大人相貌奇偉,雅量非凡,談吐不俗,知識淵博,是一位高人。父親何不留下此人為我所用。”趙鞅點頭道:“我閱遍無數人,這人給我的印象非常深,我決定留下此人為我所用。但大凡有才能的人都有一點脾氣,所以不能用強,隻能另辟蹊徑。”趙無恤一聽說道:“原來父親大人早已想好了辦法。”趙鞅說道:“人才比黃金珍珠還要寶貴,這是我從政四十多年的經驗,你應當牢記於心。”“孩兒記住了。”趙無恤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