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逃婚一(1 / 3)

九十年代初,正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初始,全國各地都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尤其是被國家列入試點的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更是廣納四方賢才,大展鴻圖,各顯神通。

顧家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卻與外麵熱火朝天截然不同,它依然沉靜而又固守著古老的時光,靜靜地躺在大山深處。

十八歲的顧念,在一九九七年的九月高考落榜了,正躲在房間裏悲傷痛哭。

她知道,沒能考上大學,她的命運,就會和村裏大多數同齡的姐妹們一樣,被父安排,包辦著找一戶人家嫁了。從此就麵朝黃土背朝天,過著朝不保夕的拮據生活。沿襲著女人們一個又一個的生娃。生不出兒子,就都是女人的錯。

想到這些,顧念痛苦極了。她不甘心就這樣活一生,她要向命運抗爭,她想逃離這樣的生活,卻又不知道該怎麼逃,逃到哪裏去。

就在顧念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而痛苦掙紮迷茫無措時,父母卻開始為她張羅相親了。

這天晚上,一家人勞作一天結束後,聚在一張大四方桌上。這張桌子還是顧念的爺爺的爺爺留下來的。由於有些年頭了,桌麵上的油漆有些斑駁了,有油漬沾染過的地方,顯得有些髒。

在昏黃的燈光下,顧家十口人,(顧爺爺顧奶奶以及顧父顧母和顧家的六個子女,四個女兒,兩個兒子)。大家擠在一張桌子上,每個人都埋頭吃著碗裏的麵條,顧母手巧,一碗簡單的麵條,幾把青菜,淋上一點豬油,灑點蔥花,被她調得香噴噴的,非常好吃。當然,桌子上是沒有任何其它菜的,每人就隻一碗麵條。就這樣,能養活一家十口人,已經是非常困難又辛苦的。

還好顧爸腦子活絡,一早就開始了家庭養殖業。自己養了兩頭母豬,每年母豬產的豬崽,就留下自己養殖,養到膘肥體壯時,再賣給那些來收購肥豬的,就這一項,在運氣好的時候,收入還是可以的,基本能維持一大家子的正常開支。

顧媽媽也很勤勞,每到養蠶季,就會養很多蠶。家裏各種能增加家庭經濟的事,顧家父母都會去幹,才讓這個家的每個子女都能有書念。

顧爸還經常說,不管男孩女孩,隻要能念書,考上大學,我就是砸鍋賣鐵也供。

這點,顧爸還是很開明有遠見的。但同時,又由於顧家以前是地主家庭,在文革中,顧家被整得有些慘。顧家大伯甚至還因此丟了性命。所以一家人都謹小慎微,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誰,又會被批鬥。

在村子裏,其他的貧下中農們,也總是排擠顧家,認為他們的貧窮,是因為顧家的剝削,才使他們吃不飽,穿不暖。

這樣的生活狀態,也養成了顧爸膽小怕事的性格,哪怕現在平了反,摘了帽,他還是不敢出啥風頭。

晚飯在有些沉悶的氣氛中吃到差不多時,顧媽媽對顧念說:

“念念,你已經高中畢業了,又沒考上大學,年齡也合適了,我跟你爸合計著該給你找個婆家了。前幾天你王嬸給你大哥介紹了一個女娃子,但對方要求親上加親。你哥今年都二十二了,早該結婚成家了”。

顧媽媽說完,全家人都眼光齊齊的盯著顧念。

顧念腦子裏轟的一聲,有如被雷劈了般,她張著嘴,想要出聲,可是喉嚨像被卡住了一樣,什麼話也說不出。她呆呆的看著大家,一動不動的坐著。

顧奶奶一看急了,連忙起身來到她旁邊,伸出蒼老的雙手,使勁的拍著顧念的後背,嘴裏急迭連聲的問:

“孩子,念念,你怎麼啦,你可別嚇奶奶啊”。

在顧家,顧奶奶最疼的孫子輩中就是顧念,她總說顧念有她年輕時的風範,

顧奶奶出身大地主家庭,從小接受過私塾先生的教育,有良好的文化休養,與顧爺爺也算是門當戶對,婚後兩人意趣相投,琴瑟和鳴,感情十分恩愛。生有八個孩子,四子四女。哪怕就是文革中被批鬥那麼慘,老兩口也依然彼此陪伴,共同經曆磨難。

顧念在奶奶的呼喊聲裏終於回過了神,她抱著奶奶,對顧爸顧媽說:

“爸,媽,我不同意。如果您們同意我複讀,我還想要讀書考大學,如果您們不同意,我想出去打工掙錢,減輕家裏負擔”。

說完,顧念眼巴巴地望著顧爸顧媽,她祈禱父母能答應她的請求。

顧爸吧嗒吧嗒地抽了兩口煙,吐出濃濃的煙霧,這才開口對顧念說:

“念書,你就別念了,你後麵還有幾個弟弟妹妹要念呢。我說過,你要是自己考上了,爸媽無論多苦多難,也要供你讀書,可是現在你沒能考上,爸媽也沒能力讓你再繼續複讀,家裏也沒錢,你大哥娶媳婦的錢,還要等賣了那兩頭肥豬,才勉強有著落。你已經十八歲了,也應該體諒父母的難處,你哥再不成家,就要打光棍了,我們顧家的香火怎麼延續。事情就這麼定了,等過幾天,定好日子,兩家人就相個麵見見”。

顧念知道顧爸的話基本就是沒什麼商量轉圜的餘地了。她又把目光望向爺爺,爺爺無奈地歎息一聲,默默地抽著旱煙袋,那嫋嫋的白色煙霧,模糊了爺爺的臉,也模糊了顧念的視線。

兩行清淚,順著顧念白皙秀美的臉蛋滑下來,她又將目光轉向大哥,大哥低著頭,不發一言,他能說什麼呢,說什麼都對不起這個從小聰慧又漂亮的妹妹。

顧念有些絕望地抱著奶奶,無聲地涰泣。

顧奶奶疼惜地拍了拍這個她最愛的孫女,這個她寄於厚愛與厚望的孩子,從小到大,聽話懂事,學習成績一直都名列前矛,可就是在高考時,卻因為患了重感冒,以至於考試失利,沒能正常發揮好,名落孫山了。她心裏也替孫女惋惜,卻又無能為力,她老了。眼看著與大孫子同齡的年青男孩們,人家都早已經當爹當媽,孩子滿地跑,而她的孫子卻還因為家裏老人多,兄弟姐妹多,遲遲娶不上孫媳婦,她也急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