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不遠”四個燙金大字刻在一扇大理石築成的佛壁上。
這麵佛壁藏在幾棵樹後,樹矗立在路邊,這裏是一座小縣城的十字路口靠西的邊緣位置。
古人講“道在尋常”。
“道”在什麼地方?
彼岸非遙,靈山不遠。
2023年6月6日夜,周二,芒種,小雨23℃。
又到了這個十字路口,站在路口中心正西方向緊挨著泖(mǎo)湖(塔之陽,寺之陰,有湖昔曰白蓮池,東坡放生池,今曰泖湖也)。
泖湖更遠靠右一些的地方是安國禪寺的仿古建築群,泖湖左側是一座名為青雲塔的建築,又名文峰塔,當地人稱“寶塔”。
青雲塔始建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清代重修。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塔上五層倒塌。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倒塌200餘年的青雲塔得以重建,即今日之凰州青雲塔。
清光緒三年(1877年),塔頂因雷震傾圯,光緒五年(1879年)知府英啟勸捐,再次修複青雲塔。
塔為石砌樓閣式,高43米,七級八角,層層出簷,塔身中空有一小孔從上至下貫通,塔身底層八麵以陰刻楷書乾、坤、坎、離、震、艮、巽、兌八字,西北正門楣上嵌有\"全楚文峰\",東南兌門可入塔內,內設階梯,可盤旋至頂。
青雲塔的神奇之處在於塔頂的石頭縫裏居然長了棵百年古樹,古樹的年代雖已不可考,但任平生從記事起就有了這棵樹,小時候還看見古樹結過果子。
任平生小時候喜歡聽故事,經常拿著小板凳湊到老人麵前,聽著老人神秘兮兮的講述關於這棵樹的故事。
據傳這棵古樹是仙人騎著仙鶴參加“蟠桃盛會”,飛過“寶塔”時不慎掉落一顆仙果在塔頂,從此仙果就在這塔頂的石頭縫裏生根發芽。
任平生對這種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百聽不厭,從此閃閃發亮的大眼睛再看“寶塔”就覺得好像它裹了一層神秘的光環。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任平生覺得他跟別人有些不一樣,因為他老是夢到青雲塔附近的這處十字路口。
可是這個路口他走了三十多年也沒有發現有什麼特別之處,就像任平生這三十多年的人生一樣。
年少時任平生總覺得自己天賦異稟,將來一定可以成為,為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的人。
可是後來被社會反複教育之後,才似懂非懂的明白:其實我們循規蹈矩,拚了命的努力,也隻是隨時可以被替代的人。
就像曆史長河裏翻不起一朵浪花的小水滴,如果哪一天突然消失了,可能很快就查無此人,連隻言片語的痕跡都不曾留下。
轟隆。。。轟隆。。。轟隆。。。
外麵一道驚雷乍響,任平生被驚醒,他猛地睜開眼,四周黑漆漆的,左右看了一眼,意識收回身體。
緩了緩,任平生有點疲憊的坐起身來,腳踩進綠色的踩屎拖鞋裏,順手端起床頭櫃上的水杯狠狠灌了一大口,仿佛這樣才能鎮住身體裏蠢蠢欲動的三魂七魄。
任平生輕輕地走到臥室裏的的落地窗旁,拉開兩邊深藍色的落地窗簾,打開正對長江大堤的窗戶。
一股風吹進來,帶著泥土的鹹腥味,窗外的樹葉被吹得沙沙作響,任平生的思緒開始飄散。
任平生作為80後的尾巴,感覺自己是“特別的”,總能完美的避開時代的紅利,但時代的建設費卻一分沒能省下。
就如這九年義務教育,任平生上學時,學費、雜費一分沒落下。等九年義務教育真的落實免學費了,任平生也畢業了。
任平生還記得他上學那會兒,大學生是挺受人尊重的,那個時代報道了很多高考改變命運的案例。
可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人口紅利等因素影響,我國每年已能輸送上千萬大學生,而這時任平生拚了命的考過一本分數線,卻陰錯陽差的上了個三本學校,失去了競爭力,等到畢了業時,已經進入大學生泛濫的時代。
任平生上中學那會兒,社會有種論調是說80後是“垮掉”的一代,不久又變成了90後是“廢掉”的一代。現在看來不一定沒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