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元年間,周國,梁國,楚國乃並存。
楚國強盛,楚王親政愛民,主張和平,若非迫不得已,絕不輕易發動戰爭。
梁國與周國多年仇怨堆積,梁王心胸狹隘,苛捐雜稅,善用人心。
周王曾有一王後,誕下兩女,一女名為李詩雲,一女名為李潭溪。兩女誕下不久,王後便去世,此後周王一生不再立後,眾大臣勸說無果便放棄。
周王失了王後,便將對王後的愛全部傾注到王後的兩個女兒身上。大女兒李詩雲喜愛詩書,便請夫子教她讀書,閑暇之餘便教她彈琴,下棋,作畫。學習三年有餘,李詩雲便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國中著有才女之名。
小女兒李潭溪與李詩雲截然相反,她自小喜愛騎馬射箭,對書籍之類的毫無興趣,周王也由著她,為她專門請人教她,隻要她不犯下大錯,便無事。
周國丞相吳葉是周國已逝王後的兄長,他之所以能當上丞相全憑他是王後兄長的身份。王後去世後,他便日日擔心有朝一日自己這丞相之位會保不住。
梁王正是看清吳葉的內心,才聯合吳葉給周王下毒,在周王病重無人主持大局時,起兵偷襲周國。
周王似乎早已預感到,先一步告訴李潭溪李詩雲,找人護送她們離開。
李潭溪紅著眼帶著雙眼掛淚的李詩雲離開,
吳葉察覺到她們二人離開後,立刻帶人追殺她們。
姐妹二人遇到岔路口,聽著後麵窸窸窣窣的馬蹄聲,當即決定分頭走。
吳葉帶兵到了岔路口時,看著兩邊的腳印,便下令兵分兩路,自己領兵抄著李詩雲的方向追去。
李詩雲跑的那條路的前方是一條山崖,前方無路時,正巧吳葉也帶人追上了,吳葉下馬,看著眼前滿眼淚痕的女孩,心裏不免有些憐惜。
“舅舅,我父王待你不薄,你為何要叛國”李詩雲的聲音微微顫抖。
“小雲,你不懂,我不想傷你,這山崖下方是水潭,你掉下去後,我會派人將你救起,抹去你的記憶,你好好在山林中生活,希望你不要怨舅舅”說罷,吳葉便上前將李詩雲推下山崖。
李潭溪因自小練習騎馬射箭,身手也算了得,但對方人多,雖然僥幸逃跑,可還是身受重傷。
她拖著滿身的刀傷走到了楚國境內,碰巧遇到了巡遊的楚國皇子趙謙雲。
趙謙雲曾在周國見過李潭溪,那時,李潭溪出手教訓當街搶劫的盜賊,他本來準備出手的,可是被李潭溪搶了先。他隻好在一旁看熱鬧,他隻看見了李潭溪的臉和她左手腕上的梅花胎記,當時他並未猜到李潭溪的身份。
後來,周國被滅,梁王到處通緝周朝幸存的公主,並特意說明大公主脖頸處有一個紅色的荷花狀的胎記,而二公主左手腕處則有一個梅花胎記。加上坊間傳聞二公主生性活潑,喜武,愛行俠仗義,那時趙謙雲便確定,她就是周朝幸存的二公主。
趙謙雲將李潭溪帶回宮治療,並幫忙隱藏身份。
不久之後,李潭溪的傷已經好得差不多了,她道謝後便執意要離開找姐姐,趙謙雲看說服不了她也就同意了。
李詩雲這邊,掉入潭中被吳葉救起抹去記憶後獨居在山林之中,吳葉帶上麵具後找到李詩雲為她重新取名叫做吳念,並給她一個麵具,告訴她不要讓旁人看到自己的容貌。
吳念雖不知為何卻也同意了。
對於吳葉來說,區區一個李詩雲算不上什麼威脅,抹去記憶便罷,即使想起來也沒有什麼事。可是李潭溪生性倔強,加上她從小習武,吳葉日日夜夜擔心她會複仇,因此整日搜尋她的蹤跡,想除之而後快。
李潭溪剛出了楚國,便碰見搜尋她的叛軍,她想撤,可為時已晚,叛軍已經發現了她。新傷未好,又添舊傷,李潭溪一路跌跌撞撞的跑進了山林,碰巧吳念就在這個山林之中居住。吳念看見了受重傷的李潭溪,叛軍這時也看到了吳念,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便撤退稍作打算。
吳念將李潭溪帶到她所居住的茅屋裏靜養,李潭溪醒後,隻覺眼前的人有些熟悉,當看到眼前人脖頸上的紅色荷花胎記時,她便知曉了。
“姑娘,你醒了,有沒有感覺哪裏不舒服?”
李潭溪剛準備叫姐姐,卻聽見眼前人人喊自己姑娘,那一瞬她隻覺得有些恍惚。
“感謝姑娘搭救,感恩姑娘芳名是?”李潭溪試探的問道。
“我叫吳念,你叫我阿念就行”
“感謝阿念姐姐的救命之恩,方便問一下您為什麼要帶著麵具嗎?”
迎來的是一陣沉默。
“那方便說一下您為什麼住在這山林中嗎?”
“不記得了..”
“啊這樣阿,我沒有別的意思,隻是覺得你有些像我失蹤的姐姐,我可以叫你阿姐嗎?”
吳念一怔,隨即應允。“當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