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達並沒有猶豫太長時間,他果斷的選擇了向大唐借款來完成第一個經濟區的建設工作。
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要讓大唐的建設團隊來進行建設工作。
這麼做一來是因為大唐的資金雄厚足以滿足他們的需要,二來則是因為他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使他相信大唐的建設團隊一定能夠建設出一座足夠驚豔的經濟區。
他需要一個成功的項目來進行參考,這對他今後的決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天賜沒有任何猶豫的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也許沙烏地的債務和發展資金在其他國家看來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是對於大唐來講這點錢還真的不怎麼值得被放在眼裏。
龐大的體量加上先進的技術使得大唐的經濟早已經大幅的領先於其他國家。
李天賜現在所考慮的就是如何利用這次機會將經濟開發區的概念建立起來,以便在其他國家也能夠實行這種發展模式。
現在的各國雖然也都在大力的發展工業可是他們基本上都還處在一種野蠻的發展方式上。
各個地區都在盲目的引進技術,各種工廠建設的到處都是完全沒有長期的規劃。
如果其他國家能夠通過沙烏地的經濟區建設認識到這方麵的不足那麼李天賜相信他們很快就會爭先模仿,到時候大唐的建設隊伍就能夠去這些國家開展業務了。
除此之外一旦各國都開始建設經濟區那麼大唐的很多企業就能夠到那裏去開辦工廠創造新的利潤點了。
這次塞爾達出於對國家發展的急迫需求找到李天賜正好促使他生出了這個想法,嚴格來講雙方在這方麵也算是互相成就。
雖然到目前為止李天賜還一直維持著大唐對其他國家的技術優勢,但是這並不影響大唐的企業到其他國家去謀求更大的發展。
畢竟單靠大唐自己的內循環來經營企業很快就會迎來市場飽和,與其到時候再匆忙的去國外開展業務不如提前做好規劃讓大唐的企業出國以後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地。
接下來的兩天塞爾達又和李天賜共同探討了一些關於國家發展規劃的問題,這讓他從李天賜這裏受到了很多的啟發。
在和李天賜簽訂了一係列的合同基本上完全解決了沙烏地的後顧之憂以後塞爾達才懷著興奮的心情前往了突厥國。
在這場戰爭中突厥國對沙烏地的幫助也是不小,在戰爭最緊張的時候也曾經以賒欠的方式向他們提供過不少的武器。
除此之外突厥國與沙烏地之間的貿易也從未中斷,這對沙烏地維持財政收入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就在塞爾達啟程前往突厥的前夕沙烏地與大唐的一係列合作方式被大唐的中央媒體直接報道了出來。
所有國家在得到消息以後都被大唐的這波操作給震撼到了。
羅斯國的國王亞曆山大雖然已經猜到大唐不會在礦產的問題上吃相太難看但是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更加震驚的其實是布倫斯基,他從始至終都不相信大唐會錯過這樣好的機會。
然而現實卻是結結實實的給了他一個大大的耳光,大唐不但沒有大肆掠奪沙烏地的礦產而且居然還要借錢給沙烏地來進行新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