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唐大部分的技術都已經發展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門檻,李天賜所能提供的理論知識已經非常的有限了。
現在科技上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將很多個專業的人才組織到一起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夠完成。
幸虧李天賜還算了解一些晶體管製作方麵的知識,於是他馬上轉身向著杜仲所在的設備研究所走去。
當李天賜找到研究晶體管設備的團隊以後,馬上就根據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解決方案。
這些方案能讓研究團隊節省大量的時間,一百多人的團隊當時就興奮的歡呼了起來。
這些人的歡呼聲很快就將杜仲給吸引了過來,當他看到李天賜在這裏時馬上高興的迎了過來,開口說道:“老師,您來的太好了,我正有一道難題解決不了您來幫我看看。”
李天賜看見杜仲的樣子就知道這件事簡單不了,於是他馬上轉身就想跑同時嘴上說道:“我突然想起來家裏還有點事,你先忙。”
杜仲一見他這個樣子就知道他想跑路,哪裏肯給他這個機會,於是他一邊在後麵追一邊說道:“老師,這可是關於你最關心的飛機製造的。”
李天賜一聽這話馬上就停下了腳步,回頭說道:“我剛剛想起來那件事你的師娘們也能幹。”
杜仲無語的仰頭看天,狠狠地翻了幾個白眼,隨後才開口對李天賜說道:“是這樣的老師,我們在製造飛機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沒有辦法確定未知目的地的方位。”
李天賜沒太聽懂於是開口問道:“再說一遍,什麼意思?”
杜仲撓撓頭說道:“我們製造的飛機可能隻能在知道方位的兩地之間飛行,在陌生的環境和黑夜裏可能會迷路。”
李天賜眨了眨眼睛問道:“我留下的資料裏沒有關於陀螺儀的製作方法嗎?”
杜仲非常肯定的搖了搖頭說道:“沒有。”
李天賜留下的資料和書籍實在是太多了,到現在他都還在不時的向研究院的圖書館裏補充。
因此他也忘了有沒有寫過陀螺儀的製作方法,不過陀螺儀的製作方法倒也不是很難,於是他又花了一點時間將製作方法畫了出來。
為了讓杜仲盡快明白陀螺儀的用途李天賜又特意留下來給他講解了半天。
這可是測定飛機的飛行角度,速度以及方位的重要部件,不止如此,就連火箭,導彈和航海中都可以用到。
李天賜最後還特意囑咐他一定要盡快做出來一些陀螺儀給造船廠送過去。
做完了這些李天賜想了想決定今天就在研究院這邊好好的轉轉,看看是不是有什麼難題自己可以幫忙解決一下。
事實證明他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隨著各個學科的逐漸細分,統一的教材上那些知識已經基本上起不到什麼作用。
很多研究員都開始自己整理實驗過程中所獲得的數據以及經驗,編寫和出版一些專業的書籍。
李天賜在各個實驗室走動的時候,就有好幾名他的學生拿著自己準備出版的書籍向他提出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