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社會的變化(1 / 3)

那麼現在進入晚不晚,答案其實在這三個變量裏:國民總時間、智能化程度和需求多樣性。

國民總時間呢已經飽和了,抖音的日活大概10億,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大概52分鍾,很難再有新的突破。

但平台的智能化程度和用戶需求的多樣性,這兩個在未來會不斷的變化,也就意味著平台還會不斷湧現出新的機會,而這正是很多年輕人未來的出路。

那麼隨之而來的變化又是什麼呢?答案是:逆城市化加速形成,大量年輕人從一線城市回到老家遠程參與工作,未來如果你想獲得一份和一線城市打工一樣的收入,可能將不太再受地理位置的限製,三四線城市可能會出現大量的數字遊民,更低的生活成本和更小的生存壓力,以及並不會太低太多的收入。

這對很多在一線城市實現理想未遂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這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在衝動和恐懼中逃離北上廣深杭回到老家的年輕人,其中也會有很大一部分比例重返一二線城市討生活,因為未必每個人都能夠成功的在平台分到一杯羹養活自己,也未必每個人都有參與創業得到遠程工作的機會,當老家的收入無法維持想要的生活,人們便會回到收入更高的城市,這種來來回回的拉鋸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為了切換工作模式變得更便捷,你會發現一線城市的半徑逐步在變大,因為很多人慢慢接受了一種妥協方案,在核心城市上班,在衛星城市買房安家。

比如我的員工裏就有不少人,他們在上海虹橋上班,但在蘇州、昆山、嘉興買房安家,正如30年前上海市區的範圍和30年後相比已經擴大了好幾倍,未來一線城市的邊緣線還會不斷的擴大。

那麼無論是在老家,還是在這些新的聚集區裏配套的服務和消費內容,都會產生大量的缺口,想象一下土得掉渣街頭巷尾,晚飯後即熄燈的無聊生活,周末連個逛的地方都沒有,這幫年輕人能忍嗎?他們在大城市裏已經習慣了的生活方式該如何延續?這種強烈的需求會催生出大量的吃穿住行和生活娛樂業態,年輕人的出路和機會或許就藏在這係列的變化中。

新周期裏人們的消費傾向也會潛移默化的發生變化,總體來說呢可能會出現四個趨勢,很多機會將從中誕生。

第一,消費分級。高端和低端的會更好賣,而麵對中端市場的品牌會越來越不好做。

第二,去標簽化。人們的偏好會越來越追求實用性和舒適性。

第三,個性化。需求會變得越來越多樣,尤其是在帶展示屬性的消費品類。

第四,口紅效應。低客單價能夠取悅自己的產品,會迎來它們的黃金時代。

我在之前的很多期視頻裏都說過,我們整個社會的節奏正在加速,從中產主導的山丘型社會,變成中產小時的M型社會。

左側越來越多的低收入人群,右側會剩餘少量的富有人群,兩級分化的收入結構對應著兩極分化的消費偏好。根據麥肯錫的數據,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都出現了消費分級的趨勢,而其中消費降級的要明顯多於消費升級的,那麼消費偏好向兩級的轉移,正在讓消費者離中端市場越來越遠。

所以你未來選擇創業或者就業,一定要思考一下你服務的人群是屬於那一類人群的哪一類需求,到底應該為富有群體提供增強性的服務,還是應該為收入群體提供更入門級的商品。

一個比較好的參考是鄰國日本,推薦你去讀一讀三浦展的《第四消費時代》,你會發現類似的規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周期,人們都喜歡追求名牌,而在經濟放緩之後,尤其是在生活必需品類的消費態度會逐漸去標簽化,開始追求實用和舒適。像無印良品、優衣庫都是在那個時代橫空出世的品牌,這應該會對你未來選擇行業方向或創業方向有一定的啟發。

過去年輕的新中產們為什麼會買名牌,把自己打扮的光鮮靚麗,即便是一個小職員也要把自己收拾的像一個事業有成的霸道女總裁,這類消費行為背後,其實是投資心態。

我和別人相比,如果看上去穿的更職業、更富有,我就容易比別人獲得更多的機會,所以我願意花很大的價格,甚至超出我能力範圍外的價格,去買一套高端的職業裝,然後當經濟放緩,大家都發現機會其實沒有那麼多,於是對未來的投資意願開始下降,人們對包裝身份屬性的消費品開始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