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吳凡是如何在一天之內從大腿70%的肌肉三級拉傷瞬間恢複到一級拉傷的?”
“這是一個已經用科學也解釋不清楚的案例了,我們聯合世界上幾百個醫學、生物的頂尖教授以及專家,研究了足足兩個月,隻有一點進展。要是搞清楚他的身體構造以及恢複的過程,那麼這在人類的醫學會有重大的突破!要是他的這個恢複能力可以運用在醫療行業,那該挽救多少患者啊!”
記者追問到:“請問,吳凡的身體構造和基因是不是適合長跑的人?”
教授換了一張數據,指著屏幕上的那一串數據說到:“首先啊!從咱們搜集到的數據和世界冠軍吉普圖姆以經前世界紀錄創造者基普喬格來對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擁有EPOR、ACTN3和VEGF等基因,這種基因是名副其實的耐力基因,這使得擁有者獲得極高的長跑天賦。但是,吳凡他這基因卻是後天形成的,這裏我們就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他在不斷的在靠後天來進化或者是說在變異啊!目前,比較科學的說法是他自己的身體通過基因重組才創造的基因。”
記者疑惑的問道:“基因重組?!那不是一個人工成本極高,以及還不成熟的工程嗎?按照他的家庭環境來說,他是付不起這個手術費的!”
教授接著解釋道:“不必驚訝,當時發現以及得出這種結論的首席科學家已經在一個月前就瘋掉了,他目前還被關在綠洋精神病院裏麵。這個研究還在進展著,最好少量公開這個自然基因重組的案例。”
記者說:“行,請問他基本的身體數據,有沒有和其他人不同的?比如:心率、肺活量、血壓、最大攝氧量這些?”
教授再次確認了一下吳凡的數據,回答到:“嘖!這麼說吧!一個健康的普通人的心率是每分鍾60~100次以內;而經常運動的人是每分鍾40~60次以內;而頂尖運動員是每分鍾30~40次;但是他的靜心率已經超出了這個範疇,達到了每分鍾15~20次,他這樣的心率可以說是,已經低於馬拉鬆世界冠軍乃至馬拉鬆世界記錄保持者吉普圖姆。這個肺活量嗎!雖然隻有10500毫升,算是普通人的兩倍,但是由於吳凡經常食用含鐵量較高的食物以及特別變態的吸收能力,這讓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他擁有了超越正常數值的200g/L的含量。”
記者問道:“那好吧!請問您知道他剛剛的馬拉鬆比賽奪冠了嗎?”
教授笑了笑,說到:“我真不知道,我隻知道他很適合長跑,通過我對他身體的了解,他如果放鬆跑馬拉鬆的話,應該可以輕鬆破二。”
江城市,綠洋精神病院,404號病房,某記者采訪這這名已經瘋掉了的科學家,明亮的燈光照在病那房銀光的牆上,這個房間內正坐著兩個人:一個是來自官方的記者,另一個是已經瘋了代號為M的生物學家。由於M博士是綠洋集團的機密人員,真正見到他的人真不多,所以攝影師是不能記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