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上書房內。
“不凡,現在邊境為患。”
“百姓已經不能再繼續征收賦稅了。”
“民心意願亦是不想打仗!”
“該如何是好啊?”
大康皇帝康武盛。
一邊在上書房焦急的踱著步子。
一邊手持奏折詢問唐不凡。
“陛下勿憂。”
“百姓之所以不想打仗。”
“一是因為之前征收賦稅。”
“他們自己都吃不飽,怎會支持朝廷。”
“二是打仗短期內,對於百姓沒有任何好處。”
“朝廷打贏了穩定邊境,也隻是針對邊境百姓有好處。”
“其餘百姓各掃門前雪。”
“覺得跟自己關係不大。”
這些皇帝康武盛怎麼會不知道。
可是曆朝曆代,土地和財富都被世家把控。
想要整軍備戰隻有向百姓征收賦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此這般下去。
不說驅除邊境隱患。
就連百姓們也可能起義。
“百姓們需要的是信心!”
“是打完仗能夠確確實實得到好處的信心!”
“臣私下調查過。”
“凡是庶民參軍,立功者無不被克扣功勳獎勵。”
\"但是大康軍隊八成都是庶民!”
“長此以往,百姓怎麼會願意打仗?”
“臣以為,應該賞罰分明。”
“凡我大康境內子民,人人皆可獲得爵位!”
“整頓軍紀,公侯伯子男,隻要肯殺敵!”
“朝廷就舍得分地加爵!”
“陛下,臣還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不凡有心跟皇帝說一下世家的弊端。
有恐怕被陛下猜忌,小心問道。
“如今上書房就你我君臣二人!”
“有什麼想法一吐為快!”
“朕提前赦你無罪!”
隻要有治國利民之良策。
康武盛都願意接納。
“世家尾大不掉,已成毒瘤。”
“直接清除怕是會讓大康傷筋動骨!”
“臣以為應該徐徐圖之。”
“先從奴隸開始!”
“這些奴隸不是天生就是奴隸!”
“他們很多都是祖上就是奴籍。”
“因為無法參與士農工商,隻能為奴。”
“臣以為應該從底層先立試點。”
“首先從大康邊境頒布政策。”
“凡是願往軍中效力者,皆可擺脫奴籍!”
“享有正常平民應有之權益!”
“殺敵立功,亦可封爵分地!”
“沒有人天生就想當奴隸!”
“他們本就一無所有了,還怕什麼?”
不凡小心的向陛下諫言。
“哈哈!”
“好!好啊!”
“不凡,果真不凡啊!”
“這就是,你一開始跟朕提到的百姓的信心吧?”
“當百姓看到連奴隸都可以封爵分地!”
“他們怎麼會不支持大康!”
“雖然隻是區區一個男爵!”
“但是有了爵位,百姓便可減少賦稅!”
“有了確確實實的好處,百姓自然就對大康有了信心!”
“具體細節,我們再仔細商榷一番。。。”
深夜了,上書房燈火通明。
不凡和皇帝席地而坐,端著粥碗。
看著腳下的地圖。
三口兩口解決了碗裏的熱粥。
兩人又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布置。
“陛下緊是發動奴隸百姓是不夠的。”
“既然世家已成毒瘤!”
“我們為何不提前安排,緩緩打消他們的勢力?”
“陛下請看!\"
\"地圖上毗鄰邊境的最大世家就是馬家!”
“他們擁有私兵三千人!”
”這股兵力放在平常來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戰事順利還好。”
“戰事一旦不順!”
“他們會不會投靠敵軍,倒戈相向呢?”
唐不凡向皇帝問出了自己的擔憂。
“嘶!”
“馬家本就身處邊境和外族多有互市往來!”
“一旦戰事吃緊,他們在背後捅刀子!”
“大康邊境門戶大開!”
“我內陸百姓危矣!”
“不凡可有良策?”
皇帝看著不凡指的關隘地圖。
內心猛地一緊,連忙發問道。
“陛下莫慌!”
“世家逐利!”
“邊境再好,也沒有京城繁華!”
“陛下隻要肯答應他們。”
“隻要他們肯出力出兵,打完仗後。”
“按功績置換土地!”
“用他們邊境的沙地,換京城肥沃的土地!”
“靠近邊境的世家皆可如此!”
“這樣陛下就不愁兵源緊張。”
“甚至連糧草和軍費都不用您操心。”
“天下熙熙皆為利兮,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等大雍境內所有的奴隸,百姓,邊境世家。”
“全部都因為利益和您一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