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蒲劇1(1 / 3)

天黑得緊,風也吹得緊,雪打在臉上,如針紮一樣生疼。

劉老黑和二怪兩個人迎著風艱難往前走。二怪聽老黑的話時近時遠,有時剛聽了半句,另半句就被風吹走了。

“我說,咱們這趟去,一定要讓你妹子同意,要不然的話,咱沒法給東家交待。”劉老黑大聲說。

“嗯”,二怪小聲哼了一句,他袖著雙手,盡管腦袋被凍得發麻,思維也像是被冰凍住了,但他仍在努力想著,他也不知道,妹子為什麼就不同意給秦家二少爺做小?而他爹,用他娘的話說,老實到八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家裏就別指望爹來做主。

兩個人的話多半被風全刮跑了,隻剩下在風雪中“咯吱咯吱”走路聲,在暗夜裏,這聲音顯得空曠和幽遠。

二怪的家臨河在黃河邊,平日裏從村裏到河邊,也就是一袋煙的功夫。村裏的大部分地都在河灘,但這些地都歸廟後村的秦家所有。

廟後村之所以稱為廟後村,是因為在村子的前邊,有一座送子娘娘廟,這座廟也稱後土廟,供奉後土娘娘——女媧。在送子娘娘廟的最後麵,有一座建於清末的高樓--秋風樓。二怪聽老舉人馬連舉講過,秋風樓的名字和漢朝的一位皇帝有關,這位皇帝寫過一首《秋風辭》。

對於隻認識自己名字的二怪來說,漢朝的皇帝姓甚名誰他並不關心的,他隻記得在秋風樓前這位讓十裏八村人都敬畏的人物送子娘娘----女媧。

送子娘娘廟也稱後土聖母廟,是廟後村周圍十裏八村最大的一座送子娘娘廟。每逢周圍的村子裏有人結婚,總要在結婚當天,帶上眾多親戚,抬上祭品,在一陣火銃聲中,拉開了祭祀後土聖母的儀式。

除了廟後村的後土聖母廟,在各村裏都有供奉的送子娘娘廟,不過規模要小許多,但在汾陰縣這片土地上,送子娘娘廟香火還是非常旺盛的。新娶媳婦的人家祭拜之後,總希望能早日添丁進口。

二怪的爹,每年都要租種一塊灘地來維持生計。但不幸的是,這兩年黃河在七、八月裏總要發幾次大水,雨水過後,灘地上的莊稼幾乎顆粒無收。二怪隻好去秦家當長工,他日常的事就是隨著劉老黑看管河兩岸的渡船。

廟後村是汾陰縣城所在地,村邊的古渡口稱為汾陰渡,《晉國誌》載:春秋時期“泛舟之役”,糧船由黃河入汾即在此處。漢武帝五次巡視河東,皆由此渡口濟河。金時稱“汾陰渡”。明朝渡廢。康熙年間恢複,稱新渡。而自古以來,汾陰渡一直就是山陝兩地通行的一個要津。劉老黑說汾陰渡這些年一直由秦家人管著,是秦家經商走“三邊”的必經之路。

汾陰渡處在黃河與汾河的交彙處,兩河在此天然形成一塊灘地,河道在此收窄,水流趨緩,成為泊船的安全停靠點。秦家發跡後,多次對渡口進行擴建,成為如今人來船往,一派繁盛模樣。汾陰渡前的灘地,因處在汾河入黃河口,流水長年衝刷,高空俯瞰極像女人的“私處”,故在汾陰當地有“汾陰脽”之說。村裏的遺老馬連舉說女媧娘娘當年沿汾河四處遊走,尋找水草豐美,適合人類生存之所。而當她走到“汾陰脽”的時候,被眼前的環境所吸引,決定在此摶土造人,汾陰就成為人類的發源地。

沒事做的時候,二怪會坐在河岸邊,默默看著向南遠去的河水發呆,岸邊的泥土隨著湍急的河水一層一層剝落,發出陣陣水聲,然後散落開來,隨水流向遠方。“北風吹白雲,萬裏渡河汾”,二怪斷然想不出這樣的話。他隻是在天氣好的時候,站在渡口,望著對岸秦地人家做飯的嫋嫋炊煙賣呆。

兩人“咯吱咯吱”走了二裏地,風小了,可以聽見耳邊雪落地的颯颯聲。二怪有點尿急,和劉老黑打了個招呼,就匆匆跑到路邊,解開纏在腰間的棉布褲腰帶,掏出家夥尿起來,尿液的溫度落在地上發出“噗噗”的聲音。因為天冷,尿完後二怪打了個寒噤。然後又長長出了口氣,他突然間覺得渾身舒服了許多。

劉老黑站在一旁,看二怪提好褲子,將肥大的老棉褲褲腰在腰間打了個折,然後用長長的棉布褲帶給好。“你個碎屄,有尿就尿嘛,把你娃個雞雞憋壞了咋辦?”

二怪笑了笑說:“叔,你甭操我的心,人老啦,想尿高都尿不成了。年輕人憋一天都沒事的。”

劉老黑雙手放在袖子裏,用胳膊肘捅了捅二怪的腰,問二怪:“你想好了怎樣勸你妹子沒?”二怪搖了搖頭說:“雖說是做小,但嫁到秦家是享福哩,又不是受苦,不知她咋個就不願意。這回到家裏,啥也不和她說,如果再不同意,就讓秦家過來直接搶人,到時還怕她跑了不成?”

“她可是你妹子哩,你心咋這麼狠?”

二怪不吭氣,他有他的想法,如果妹子能嫁到秦家,即便是做小,也強過別人百倍,他自然能沾上妹子的光。過了一會,他問劉老黑:“叔,秦老爺祖上是哪裏人,不是說是河對岸的嗎?咋就能在咱這兒發了財,有這麼大的家勢。”

劉老黑說:“其實我也鬧不清,聽我爹講,秦老爺的爺逃荒來咱這兒了,起先是在你們村落腳,但你們村的族長死活不願意,沒法子他們才流落到河灘。你瞅瞅,剛到廟後一大家子也隻能在這沒人去的犄角旮旯裏。也不知道是秦家人命硬,還是祖上積了大德,犄角旮旯反倒成了風水寶地”。

劉老黑告訴二怪,秦家祖上從陝西過來時也是個窮光蛋。不過秦老爺的爺爺秉正老人頭腦靈光,他知道生活在黃河兩岸的人,不是親戚就是朋友,人員往來還是很頻繁的。加上廟後村本來就是古渡口,有渡船的先天條件,秉正就和兒子在河裏撐起了渡船。一條、兩條,秦家渡船越來越多,慢慢就發了家,後來就開始在廟後村蓋房置地。到秦老爺他爹仁義手裏,秦家弟兄麵多,開始走陝西“三邊”,後來走歸化,販賣布匹、鹽、鐵器,同時也從歸化將皮貨等東西帶回來。

劉老黑說秦家的世事越做越大,開的店鋪一路到西安城,隻要是秦家人,出門不用住店,住自家的店就夠了。

二怪有點奇怪,他問老黑:“叔,秦家世事大,二少爺君民人長得也不賴,又喝過洋墨水,還娶了個日本媳婦,咋就能看上我妹子?”

劉老黑說:“有錢男人娶個三妻四妾很正常嘛!君民少爺的日本媳婦整天病懨懨的,打不起精神。回來三年了,也未能生養。老太太就想給他尋個小,生個一男半女。家裏的一攤子事都需要二少爺來打理。三少爺君青遊手好閑,又是個瘸子,家裏的事指望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