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治國一共一百二十載,共經曆十五位統治者。
開朝太祖建國後,以文武兩法治理國家,然時移事異,經曆一百二十載的封建統治,這個帝國逐漸走到了病入膏肓的末期。
晉曆一百二十三年,與大晉接壤的南苗部、東楚燕、北瓦剌、西北涼國似商量好的一般,一起攻打大晉邊域。
大晉朝廷疲於應對,不斷加征百姓稅賦,致使百姓民不聊生,餓俘千裏。
一時間,自顧不暇的中央朝廷放任官員權貴作亂,各地軍閥趁機割據,飽受傷害的農民開始起義。大晉朝廷在戰火紛飛中終於分崩離析,皇朝名存實亡。
晉曆一百五十二年,大晉最後一個皇帝吊死在金門前。文武百官有的辭官歸隱,有的自戮於皇帝身死後。
這樣的內憂外患之下,大晉終於宣布解散朝廷,並推舉出當朝最後一位國師,不滿二十歲的司風於鹿台宣讀太皇太後詔令。
於是,統治這一方土地三千年的封建王朝徹底覆滅。
晉曆一百四十一年,大晉解體前的倒數第十年,大晉皇朝西南區域十萬大山邊緣,封建頑固勢力依舊興風作惡。
封建殘餘借著晉國的餘暉,不斷壓榨奴役百姓。他們一邊瘋狂斂財,一邊與苗部的朝廷聯係,為自己在敵國找退路。
而朝廷原本駐紮在這裏的軍隊開始冒充土匪惡霸,衝進百姓家裏燒殺搶劫,更有心狠一點的直接一村一村的進行屠殺,一個村民也不放過。
與十萬大山接壤的滁州雲開省一時間路盈白骨,樹滿橫屍。村落被滅者不知多少,凡是有人經過的地方都是屍體遍布。
在殘餘封建勢力的瘋狂剝削下,原居住於十萬大山外圍的百姓,紛紛攜家帶口逃入十萬大山深處,也給這方寥無人煙的地方帶去了人跡。
十萬大山,位於大晉的西南方向,綿延十萬公裏的山脈起起伏伏橫亙在大晉和苗部中間,共有大型山脈三條,山頭眾多,盡是深山老林,無人居住。
青龍山位於十萬大山的西部,是一座終年被濃霧籠罩的高山,山底坡度緩和水草豐茂,山腰植被繁茂百年千年的大樹不知凡幾,山頂終年被白雪覆蓋,神秘幽深,不為人知。
但是,對於沒有生路可選的百姓而言,越是神秘不為人知的地方越是讓他們心安。
逃入十萬大山的百姓,有一部分的人在青龍山腳住了下來。
人們在山腳下開墾田地,耕織勞作,借著青龍山的潺潺雪水和南部跨越數條山脈的昌河水種植澆灌,生存繁衍。
距今,已經有十來年。
晉曆一百五十一年,受氣候影響,青龍山三個月沒有下雨,山腳下的土地不斷皸裂,田裏的植物幹枯如脆紙一捏就碎。
青龍村的一個老漢站在田坎上一根根計算著田裏的作物,那張黑黝黝布滿溝壑的臉上仍舊帶著豐收的期盼。
他們村離昌河遠,村裏沒有水渠把河水送上來,就算有水渠也沒有足夠大的水車把水運上來。
老漢隻能盼著著大雨的快點來,解救田地裏被太陽曬的焦脆的作物。
青龍村的老漢看著天又看著田地,不住的長籲短歎。
“沒有官府組織人修建水渠,旱季的農作物實在難熬啊。今年又要欠收了。唉~”
孰料,老漢的長歎剛一出口就被雞狗的叫聲掩蓋了。
“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喔喔喔!嘎嘎~!”
老漢又愁又憂,發黑的臉被吵鬧的牲畜聲造的有些許不耐煩。
“這些畜生,這兩天倒是叫的歡的很。叫吧!叫吧!早晚把你們宰來吃咯。”
這兩日,青龍村裏的貓貓狗狗叫的歡快,村裏的人也生出了幾分煩躁,老漢也是深受困擾的一員。
另一邊,青龍村長在村裏組織了一隊人,準備帶這些人去隔壁村裏推車和水桶,到十裏外的昌河去運水回來澆灌。
青龍村秦家,秦良軍把媳婦扶到陰涼的堂屋裏坐著,又去廚房把水食準備好,一份留給媳婦,一份自己打包揣在身上帶走。
村長背著麻繩在秦家院子外麵叫秦良軍出發。
“良軍,你準備好沒有?我們要出發了。”
秦良軍在廚房慌亂回應:“好了。村長我馬上過來。”
“好。你等一下和媳婦墨跡完了就到村口集合。我先去大牛家叫他爹去。”村長知道這人估計還在跟他媳婦磨磨唧唧的,於是決定先去叫其他人。
秦良軍燥紅了臉,粗聲粗氣的應道:“好嘞。村長你先去,我馬上就好。”
一會的功夫,他從廚房裏麵走了出來,把門口的麻繩和自家的大水桶背到背後,然後噠噠噠的跑到院門口。
秦良軍剛走到門口,又頓住了,高壯的身影把院門遮了一半。
他實在是不放心媳婦,於是又回轉身再次叮囑她。
“媳婦,俺等一下和村長他們去隔壁村借水桶。你在家裏好好休息哈,有什麼活等我回來幹。”
秦家媳婦三個月前剛生下一個女娃娃,養了幾個月身體還是虛弱的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