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成長
少林寺的後山,山高林密,在林中有一塊空地,有三位須發皆白、麵容枯槁的老僧坐在對角的三座石座上。此時,空聞與抱著楊龍的空智正和其中一位獨眼老僧說著什麼,少頃,空聞說完,與空智一齊恭敬的站著,不敢有絲毫越禮之處。聽完空聞的敘述,獨眼老僧仔細的看了看仍然雙手結“彌陀定印”的楊龍,突然哈哈大笑,震得四周樹木搖頭亂晃,撒下一片片落葉,震得空聞、空智都是臉色一白,然而空智懷中的楊龍卻是絲毫都沒有收到影響,這份內力的控製絕對已經是登峰造極。
獨眼老僧笑完,看著空聞、空智二人,“次子根骨極佳,天賦異稟,最重要的,是與我佛門有大緣,你們二人定要好生照看,待其三歲,帶來見我,我收其為徒。”。。。。。。
自此,楊龍便生活在了少林寺。那日結印之後,楊龍機緣巧合的借助了空聞的一絲真氣,進入了初定。初定,顧名思義就是最初級的一種極靜的境界,進入定中,不論是參禪還是修煉內功都會比常功態快出數倍。那日,楊龍將空聞的一絲真氣存於丹田溫養,然後又運轉周身。由於還是個出生不久的嬰兒,所以周身經脈、穴位全都是打開的,還沒有受到後天濁氣堵塞,就算是吸進了些許濁氣,在楊龍機緣巧合之下,也都盡數排出了體外,真正的通體透徹,純淨無垢。所以,在獨眼老僧看到楊龍之後,才會大笑讚歎楊龍的奇異天賦根骨,試問,這世上還有什麼天才,在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就懂的自行運轉真氣,保持自己的無垢之身呢,況且,還會入定結印,這樣的天才,肯定是出自佛家俗家弟子之後,不然怎麼會結印呢,必然是模仿雙親嘛。
當然,楊龍的事,誰都沒有聲張。武林之中,紛爭不斷,自家的天才在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前,必須好好保護,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不說邪派,就是正派中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有時也會不擇手段。雖然少林寺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美譽,但在武林中少林寺卻不是一家獨大,甚至還比不上武當派。畢竟,如今的武當掌門張三豐是天下公認的第一高手,隻此一點,就已經力壓其他門派一籌。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已經過去了一年。這一年中,大家都習慣了每日三課、誦經念佛、方丈講法都有一個嬰兒在空智大師的懷裏。令人驚奇的是,這個嬰兒從來沒有哭鬧過,至少在公眾場合是如此,眾人誦經時,這個嬰兒似乎也在誦經,雖然不出聲,但是小嘴兒一直也是張張合合的。眾人聽法時,這個嬰兒也會聚精會神的看著方丈,從不哭鬧。對此,眾人無不嘖嘖稱奇,空聞、空智也沒有加以阻攔,畢竟,最初給眾人的說法是小嬰兒在失去雙親時受到驚嚇,有些癡傻,那麼,平時不哭不鬧可以看成是呆傻。當然,也有人對此並不認同,認為小嬰兒純粹是與佛有緣,天賦異稟。
這一日,空聞講完法,帶著空智和楊龍來到後山。拜見完三位師叔後,空聞對獨眼老僧說道:“度厄師叔,今日弟子來此,是為小嬰兒之事。”。
獨眼老僧也就是度厄,聞言一笑,“何事?是不是孩子太小,不好照看?”。
空智聞言一滯,“師叔有所不知,事實恰恰相反。這孩子從來不曾哭鬧,乖巧無比。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