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活在陳佳欣耀眼的光圈下。
初二開始學物理了。由此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物理的出現,讓我的學習成績上受到了巨大的創傷。
來的是一個年輕的十八歲老師。
她是一個長得像櫻桃小丸子一樣的老師,也留著小丸子一樣的發型。
是,她的教學經驗可能讓我對這門新學科提不起什麼興趣。以至於我對所謂的“估讀值”和“絕對誤差”諸如此類的事情感到粗心和迷惑。
每次的物理作業,我也是最後一個“照顧”的。
我還是停留在以前的思維裏,對數學有著極大的熱愛。
第一次考試,我的物理成績隻有八十二分。當,學號和我相差無幾的同學裏,他們都將近九六九八。
這令我其他學科的優勢大大下降。
一號的名字叫“劉嘉樂”,初一是在我隔壁班的。初一他的成績倒沒有這麼驚豔,也隻是年級前十左右。
他直接考了一個物理九十八分,因為一些答題語言不規範扣了兩分。
可能也是湊巧考這麼好——因為平時的年級第一都一直是一個女生的。
令我大為震驚的是,陳佳欣也考了九十八。她的物理老師也是我的物理老師的。
當我在埋怨我的物理老師時候,偏偏陳佳欣又能學好。
我以為她會和我一樣,沒想到的是她那驚奇的適應能力。
是,陳佳欣考了年級第二。
她比初一的時候更加厲害了。
我好像和她差得也越來越遠了。
從小學開始,小升初她的成績也就比我多兩分。
現在我們差的越來越多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成長環境的原因。
因此陳佳欣的聲譽也越來越大了,戴上了那頂學習成績優秀,長相又十分柔美的標簽。
簡直就是男生和女生都會尊重的對象。
當別人問起“陳闌珊”時,別人隻是會說“不認識”“耳熟”。
但人們說起“陳佳欣”時,對她的感覺是極其良好的。
以至於,我更加羨慕她。與其說羨慕,不如說是一種隱藏在心裏的嫉妒之心。
......
拋開學習成績,我承認初二這個年紀是情竇初開的年紀。
相信每個地區,都會有一種可以通用的“學生文化”,這種文化指的就是:總會有一群女生,開始傾向於打扮;總會有一群男生,開始學會抽煙喝酒,也開始談情說愛。
這樣的一群男生和女生,往往會不謀而合地架起一座橋梁。
我就是住在這麼一個寢室裏。
二班的女生,有五六個便是這樣三五成群。
她們喜歡每天化著淡妝,私立學校不強製穿的校服,她們是不會主動穿。每每到了課間,便會在走廊上逛逛,男生也是如此。
她們所表現出來的是自信的目光。盡管她們的學習成績並沒有那麼出色。
他們也喜歡去議論誰或誰的姿色如何。
從這個時候開始,學生對美女的定義可以用“隻要是好看的”來形容,不論是有沒有粉黛的修飾。
我還是平平無奇,額頭前蓋著厚重的平劉海。因為戴眼鏡,和圓臉的關係,隻有這樣才能稍微修飾一下我的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