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繁華看盡歸深山(1 / 1)

平行世界,東洲,西象山。

時至暮春,草木繁盛,百花齊放。

一條青石小徑沿著山勢蜿蜒回轉,若隱若現。

一人背著軍綠色的旅行包,沿著小徑緩緩走在略顯荒僻的山林中。

遠處,一縷青煙嫋嫋升起,伴著木香輕輕飄散。

嗅到隨風而來的木香,葉溟抬頭遠眺。

遠遠的瞧見半山腰上升起的淡淡青煙,他的臉上不覺露出欣喜之色。

當即腳下生風,朝著青煙升起的方向疾行而去。

他身形似緩實急,宛如縮地成寸,不過片刻,便已順著小徑行至山腰的一處八角涼亭。

停下腳步,平複心情,正衣冠,理儀容。

收拾停當之後,葉溟邁步越過涼亭。

拾階而上,一座頗為古舊的小廟緩緩映入眼簾。

廟門不甚高大,匾額上篆刻著“清覺寺”三個古字。

左右兩根門柱上龍飛鳳舞寫著一副對聯。

左側為:霜天聞鶴唳,雪夜聽雞鳴,得乾坤清絕之氣;

右邊是:晴空看鳥飛,活水觀魚戲,識宇宙千代之機。

凝視門聯片刻後,葉溟抬腳越過廟門,徑直去了主殿。

主殿正中,供奉著一尊三米高的石製菩薩像,左右兩側,則是三尊隨侍羅漢。

觀其形製,非是主流,除此以外,別無他物。

葉溟雙手合十,微微行禮,便即退出主殿。

隨後熟門熟路的繞道後院,但見一位身著深色居士服的老人正在劈柴,不遠處一爐茶水正燒的“咕隆隆”作響。

“師兄,果真是你。”

葉溟快步走向老人。

“原來是師弟,昨夜鵲鳴,今日果然喜事臨門。”

老人說著就放下了手上的斧頭,滿臉笑意的起身相迎。

二人依著院內一座石桌坐下,老人伸手遞過來一杯清茶,和聲道:

“你一路奔波,滿身風塵,來來來,先飲一杯清茶去乏解困。”

“師兄客氣了,我自己來。”葉溟笑著接過茶水。

這位老人俗名叫做傅子休,今年已經七十有餘。

早在五十年前,葉溟尚未降生之時,傅子休便已拜在葉溟師傅惟念和尚門下做了記名弟子。

後來葉溟被師傅收入門牆,雖然倆人差了接近五十歲,卻依然是師兄弟的關係。

由於葉溟自幼入門,可說是老人看著長大的,葉溟自小把老人看作是自己爺爺輩來敬愛,老人也把葉溟看做孫子輩來教養,因而兩人關係極為親厚。

三年前,葉溟師傅化虹圓寂後,老人就對葉溟更加多了一份關心。

“你這次回來打算住多久啊?”寒暄過後,老人問道。

“在外麵遊曆幾年,也算長了許多見識,自覺多有體悟。這次回來,打算多住一段時間,靜心參悟白骨觀想法。”葉溟放下茶杯,鄭重答道。

“也好,隻你兩三年沒回來了,寺裏也沒備著多少糧食,回頭我下山叫秋濤安排人給你送些米麵糧油之類的必需品上來。也省的你來回折騰。”

“這樣也好,隻是又要麻煩秋濤叔了。”

“哪的話,就這樣安排。另外寺內禪房我隔三差五便會灑掃一番,寒雲放假回來,也會上山打理,還算幹淨。一會兒你自己稍微收拾一下就可入住。時候不早了,我先下山回村,叫人準備一應必需品,明早給你送上來。”老人說著就起身向外走去。葉溟也沒挽留,亦起身送老人出了廟門。

“我知你喜靜,我會叮囑秋濤不要聲張,免得雨棠他們知道了上山來攪擾你清修。過幾日就是立夏,到時你下山到家裏來,我讓你嫂子做一桌你愛吃的菜,正好給你接風洗塵。”傅子修邊走邊對葉溟叮囑。

“好嘞,都聽您的。我正好嘴饞嫂子做的菜呢。”葉溟跟著應是。

站在小廟前,目送師兄沿著山間小道健步離去,葉溟也轉身進了廟內。

“終於又回到了這熟悉的地方。”葉溟環視著院內熟悉的一切,喃喃說道。

自從五歲拜在師傅門下,一直到三年前師傅化虹圓寂,十八年裏,葉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座半山腰上的小廟裏度過的。

對於這座小廟,甚至是這座山,葉溟的熟悉程度都遠遠超過了山下那繁花似錦的花花世界。

回到這從小長大的地方,看著眼前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葉溟感覺心中前所未有的自在。

三年前,師傅圓寂之前,把葉溟叫到身前,將代表師門傳承的舍利子交托給他。

隨後千叮嚀萬囑咐,讓葉溟在他圓寂之後就下山去,到那滾滾紅塵中曆練一番。

倘若能堪破塵世間種種虛妄,自會回來,傳承衣缽。

倘若堪不破,那便也不用回到這山間繼續守著小廟修行了。

將一切安排妥當後,老和尚當晚便色身化虹,圓寂歸天,轉劫重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