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8章 後記 我的三九團(1 / 2)

我當兵在萬歲軍轄屬的一支摩托化步兵團,內部番號為三三九團,對外番號為51047部隊。

這隻部隊從人民解放軍序列裏撤編已近十年。時光荏苒,物是人非,所有功過是非,一切成為過眼雲煙。

我離開這支部隊也整整20年。但至今生活中,總有三九的魂魄在影響著生活,揮之不去,難以忘卻。

我感到自己股子裏始終流淌著這隻部隊的熱血。直到今天,總有一種力量支撐著我,影響著我人生道路上闊步前進,走過那些溝溝坎坎,坑坑窪窪。而這種力量的源泉就是這隻英雄的部隊。

她讓人念念不忘。因為有這支部隊10年紛繁生活;她讓人魂牽夢繞,因為總有一些戰友走進我的記憶深處。

我每天會隱隱覺得,三九團還在。在這支部隊生活過的人,都有一種看不見的味道,散發著生機勃勃的生命力。身上有一種看不見的超能力,總把那些昔日的戰友們聚齊在美夢裏。

2014年五一,我終於下定決心,回老部隊營房看看。

頭天晚上先到保定,看望一下二十多年沒有見麵的戰友。喝的是黑天昏地。第二天到白洋澱轉了一圈,滿足妻子多年的願望。然後籌劃回老部隊的行程。

中午在徐水縣城吃了一頓驢肉火燒,按耐一下快要跳出胸腔的心髒,驅車去了幾十公裏外的固城營房。

陪同我們一家的是老鄉和戰友趙繼緒。他和我是同年入伍的戰友,一個車皮到部隊的蘭考老鄉。他當兵在同一個師的炮兵團。老鄉和戰友的真摯感情自不必多說,一個字概括:“中”

三九團坐落在冀中平原一個叫固城車站的地方。孤零零的一座營院,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這裏是南下北上的一條交通要道。營房修建與上世紀五十年代,蘇式建築,一水的藍磚藍瓦平房。如果從空中鳥瞰,營房就是一個繁體的“軍”字。盡管我夢中多次在營房上空飛翔,真實生活中,至今沒有條件和膽量去空中,更不知是真是假。

營房中心是個建地30多畝的長方形操場。沒有一根草,淤泥鋪麵。一身渾身冒火流油的兵們,一年四級在上麵用身心捶打,兵的身體如鋼,操場地麵如鐵。

一營在東北角,東南角是三營;西南角是二營,西北角是炮營。二營三營中間是一座三層小樓,原來是團機關,後來成為團直屬分隊。和三層青磚樓對應的是團禮堂。團部在禮堂後側,原來是馬廄,後來騾馬退役,被改成了機關辦公區。

三九團最讓人記憶裏抹不去的的是那棵大柳樹。坐落在禮堂東側,這棵樹與禮堂幾乎平行。樹形如巨傘,枝梢超過禮堂屋脊。樹身粗細需要兩三名戰士手拉手合抱。在樹身兩米高的地方,直愣愣長出一個樹枝,一抱粗細,與地麵平行。枝體蜿蜒伸向西南方向,如一條青龍振翅欲飛。

夏天,柳樹鬱鬱蔥蔥,涼風習習,在操場訓練累了的連隊官兵,搶著到樹下乘涼。

冬天,整個柳樹披滿樹掛,霧凇晶瑩透亮,銀光閑閑,煞是漂亮。

一年四季,總有部隊官兵或家屬競相來樹下照相留影。我敢說,隻要是三九的兵,相冊裏都有一張或幾張大柳樹下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