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二件,這是名單!”
這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不是你自己,亦不是你最親近的人,而是你的敵人。
此道理,放在國際上,也異常準確。
可以說,小鬼子對中國的滲透,遠遠超過了中國人的想象。
早在,日俄戰爭時期,日本就向東三省派遣了大量的士兵,乃至是冠以“友好商人”旗號的各式日本間諜,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在日本人的眼中,東北的軍備就好似豆腐一般。
而,隨後的華北事變,侵華戰爭,日本人,也是用了類似的方式。
某種程度上來說,或許,對中國土地上的戰略位置的了解,小鬼子都要比駐守的當地軍隊來的更加深刻,而,除了軍事上的滲透之外,小鬼子中,也有了解各地風土人情的文化專家。
此類人,不僅說的一口好方言,也熟知中華文化,被譽為“中國通”!
庫房內,近千餘平方米內,堆放著上百個高約五米,寬約三米的鐵架子。
鐵架子上,擺放的,大多都是,小鬼子從各地搜刮而來的古董文物。
庫房裏麵,光是鐫刻著康熙館藏的,就有上百件。
或許,康熙皇帝也沒想到,有朝一日,這些本應該是彰顯其文治武功的鼎盛文物,現在,卻成為了小鬼子的戰利品,彰顯日本國力興盛的標誌了!
隨意一掃,清朝各時期的官窯,隨處可見,清朝文人的書畫也遍地都是。
這也不奇怪,民國之前,那不就是清朝嗎?
將手中的名單,交給後麵的三平,王星瀾臉色如常。
隻是,心中,還是不免多了幾分唏噓。
咦?
這裏,怎麼,還有四庫全書?
見狀,王星瀾的眼睛一亮,立刻心猿意馬起來了。
如果說,對這些被掠奪的精美的瓷器和書畫,隻是可惜而已,那麼,對代表著中華文化的古書,那麼,唯有痛惜二字,才能夠表達內心的感覺。
念到此,王星瀾不禁遞了根眼神給身後的三平。
“三平,你看看,上麵寫的對不對?”
這語氣,咋和會長平時的語氣不一樣呢?
手上,雖然接過名單,三平,卻留了個心眼,看了看藤原八郎。
一看,不要緊,看了,三平內心就有了個數:
會長,這是要我去做事情的眼神啊!
再細細一看,藤原的眼神,不是落在角落中的一箱子書嗎?
呦西!
會長,想必是見到古書,心裏急切,這才,使了眼色。
三平會意,臉上也多了些愁容。
“嗯?難道,不對嗎?”
看守庫房的乃是個日軍憲兵隊中尉,名為井下。
隻是,雖然是個中尉,但,其實,誰都知道,他就是個看大門的罷了。
而,往來的任何人,也不是他這個小小的中尉,能夠得罪的。
就說,三平吧。
以他藤原商會總經理,南京分社社長的地位,不管是走到哪個城市,當地的駐兵副長官都得親自出麵接待一番,而,一般來說,這些駐兵副長官基本上都是少佐以及以上級別的。
“嗬嗬,井下君,你的工作非常盡職盡責,隻是,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說著話,三平突然露出了一副非常傷心的表情。
難道是得罪了三平君?
井下內心打了突突,臉上也露出了一副苦笑。
“三平君,有何煩心事,盡管說來!”
見狀,三平內心暗道:
果然,魚上鉤了。
想到此,三平使出自己一貫的伎倆,唱起了一首民謠。
民謠,乃是日本民間常見的思念雙親的歌謠。
這一唱,倒是立刻就讓井下明白了!
難道,這三平君,是睹物思人了?
“其實,不瞞井下君說,三平我之所以來到支那,選擇成為一個僑民商人,就是因為,當時我的父親非常喜歡中國文化!而,曾幾何時,我的父親也對古書念念不忘,今天看到這麼多的寶物,我的內心實在是觸景生情,希望,井下君能夠理解!”
話語中,三平非常動人的闡述了自己死去的父親,是多麼喜愛中國的古書。
站在一旁,王星瀾內心暗暗稱讚。
這,三平果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這,借口,至少也不會惹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