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租界,劉公館。
“最近英租界也不太平,幾筆生意,都被人給攪黃了!”
拿著一份文件,王星瀾翻來覆去,看了看。
心中有些涼意,眉頭蹙起,表示不滿。
“這英國人,就是牆頭草!他們自家的生意都自顧不暇,現在,還有精力來插手遠東事務,真是老婆婆撿柿子,挑軟的捏唄?”
聽聞此語,李三微微鞠躬,主動自責道。
“這也怪我,這段時間,將注意力都放在了上海以外,沒顧及上咱們上海內部的貿易,這才被這幫上海商會和洋人給鑽了空子!”
擺了擺手,王星瀾一句話,便將李三的自責給打住了。
“行了,現在群狼環伺,你也不容易。
走私的事情,先放放,最近,有大動作,這幫與國搶利之人,下場不會太好!”
麵對李三,王星瀾也沒說的太明白,提點了一下,便不再提了。
值得一提,上海商會主導的走私貿易,影響的除了藤原商會和日僑商人之外,李三主導的國占區走私貿易也受到了巨大的限製。
可以說,李三將緊缺的物資,諸如糧食,鋼鐵,礦石等,運到國統區,基本上是不賺錢的。而,上海商會之所以為了插手走私,就是為了賺錢。
自然,成本一上去,李三也承受不住了。
許多,海外的,日占區,甚至是國統區的商人都爭相來到上海跟上海商會做生意。
一來一回下,受損的反倒是經濟孱弱的國黨政府了,日軍反倒是獲得了大量物資。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放在華中軍部來說,他們的利益還是受損的。畢竟,藤原商會不賺錢了,那麼,華中日軍高層手中的那些分紅份子不就成了空頭支票了嗎?
說來說去,還是利益二字!
聽到此,李三心中有了數,也不再多問。
“總部的意思是,咱們的走私路線,要穩定,要持續!”
一句話,對以上海情報站主導的地下運輸,國黨高層重視萬分。
不僅,讓特務處處長本人,親自負責,而且,還讓侍從室第三處主任進行消息封鎖。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保存這條來之不易的走私線路。
簡單提一提,目前中國麵臨的支援現狀。
眾所周知,抗日開始之前,中國就是個農業國,自然,戰爭爆發之後,自產自用的武器非常少,大部分重要的槍支和裝備都是通過海外購買或者是支援而來的。
目前為止,國黨一共隻有兩條線路。
一條,自然是蘇聯從西北搭建的鐵路援助線路。
礙於環境,這條支援線路不僅耗費甚大,而且,運輸量極小。
另外一條則是從香港通過廣東沿海貿易港口,經由福建,江西,再到武漢等地!
這條線路是主要的物資運輸道路。
隻是,隨著日軍的兵峰直逼武漢,海軍逐漸封鎖廣東沿海,這條線路也逐漸枯竭。
因此,未雨綢繆下,國黨政府不僅把目光投向了南邊的緬甸,也把目光投向了華中地區被占領的沿海港口城市上,尤其是上海。
“上頭會將華僑和購買的物資放置在香港,屆時,咱們通過秘密線路,將其運送到上海。而從上海到武漢,則是有兩條道路,一是水路,也即是從上海,沿江而上,直到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