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楔子(1 / 2)

宣和元年,陳武帝陳裕大敗蕭梁舊部,定都建康,史稱南陳。

廣陵陳氏搖身一變,成了天潢貴胄。

陛下念蕭氏家眷無辜,遂僅貶其女子為庶民,並未趕盡殺絕。時人皆念武帝寬厚仁慈。

隨武帝南渡的趙郡李氏李群,位列開國功臣之首,有從龍之功,封鎮北侯,位至寧遠將軍,與其長子駐守梁州、秦州。李氏一族更是憑借出神入化的槍法聞名天下,李家上下人人會武,一時風光無兩。

開國初,新政頒布,平均地權,十五稅一。武帝以身作則,節以製度,不傷財,不害民。律法輕徭薄賦,雖經幾地饑荒,人口略有減少,百姓仍有喘息之機,得以休養生息。

全國並設官學、五館,幾年後,門生林立。

彼時朝中舊族新貴林立。廬江何氏、會稽賀氏、彭城張氏、上虞魏氏、潁川鍾氏等士族,人才輩出,棋子般散落朝中各處,如零件嚴絲合縫地推動著全國上下的運作。

官品可由士族大家舉薦,寒門子弟也可於五館進學。有朝一日得取功名,將家族地位抬上一抬,為民做個清官、好官,於其於國亦是一樁美事。

卻也有不愛當官的。

出自弘農楊氏的楊柯便是一個。楊柯三歲由玄誠道人親自開蒙,五歲熟誦各家精要,七歲便能作賦,棋藝也是隨年歲增高而長進迅猛,可謂天資過人。他英年成才,是北地粗獷的曠野上不可多得的大儒。可南陳建國前歲,楊柯不知為何隻身出現在建康,僅有隨行家仆一二。官學成立後,他僅在內謀了個教書先生的職位,拒絕了上頭國子監祭酒的提拔。

隨著民生日上,社會盛行清談之風,追求更加自由而虛幻之物。因而“博弈”遊戲在各階層中流行,披著神秘之衣的“棋道”亦為人所求。

巧的是,天子也愛棋,為棋癡狂。一場宣城的”賭郡戲“,贏了武帝一局的魏祁得封宣城郡太守。頓時,弈棋之風更盛,國手棋聖頻出。

天下大定,多年南北對峙之勢不曾動搖,世間風雲變幻,連皇都的新瓦也添了舊色。

宣和十六年,北齊剛平定了長達十九年的政治風波,新皇登基,著北國鐵騎來犯我朝。豫州、雍州、梁州、秦州邊境交戰時有發生,國庫銀子大筆流出,幾乎到達難以為繼的局麵。

四月十一,李老將軍在白河城外忽然中了支帶毒冷箭,兩日身亡。李家長子李瑾宇救父心急,脫甲殺入敵中,不慎被削去左臂,險些喪命。好在老將軍平日治軍有方,雖主將戰死,不至於軍中大亂而丟了城。已出嫁的二女李從雲不顧阻攔策馬趕往前線,留貼身婢女桃枝代己回府探望安頓。三子李瑾華時值京中任太仆寺丞,無奈承襲侯位,年僅十七。

從此,在與北國的交鋒中,戰無不勝的李家男兒竟有戰死,得此多重打擊的老夫人突發心疾,也跟著去了。

所幸老將軍尚有遺腹子於建康府邸,後生於宣和十六年七月初七。出生後其生母當即大出血,溘然辭世,此子嬌弱,得名李瑾修。邊境戰事至此,也漸漸平息。

怪的是,小侯爺多年不曾娶妻,家中通房侍妾更無,每回京中,便是浪跡於秦樓楚館、勾欄瓦舍。而那個遺腹子幺弟更鮮少出現在世人眼中,常稱病不出府,近乎至“查無此人”的狀態。

侯府冷清,令人唏噓,但也免去了天家猜忌,一心守國。有心者想拉攏將軍府,為得其兵權相助。講媒之人來了一茬又一茬,統統被小侯爺拒之門外。時間一久,便無人再對將軍冷臉。

宣和十七年,武帝崩逝,二世陳曜帝陳衝即位,時年二十九。十月,改元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