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登臨攝政(1 / 2)

秦師成也有一瞬間的錯愕,快速抬頭和宋詩餘對視了一眼,見宋詩餘麵容平靜,笑容可掬,旋即恢複平淡。

他早已知曉,這位年輕的神女絕非池中物。

宣旨官的話還在繼續,眾臣卻無心再聽,各自低聲議論,或蹙眉沉吟,或暗自揣測,直至宣旨官提到了宋詩餘的名字,他們才驚駭地抬起頭,滿臉震悚。

“奉先王遺命、星曜神敕令,著令神女宋氏詩餘攝政掌權,統領軍政大事,匡扶社稷、安撫黎民,鹹使聞知,當以神諭為鑒。欽此——”

宣旨官高亢的話語回蕩在祁陽宮內,眾臣卻全部悚然呆立在原地,無人謝恩,更無人回應。

雖然天下皆知,雪魄數百年來均由宋氏神女扶持,但神女攝政,從未有之。

先武靖王時期,宋杳新政,便已經令很多元老大臣不滿,單單一條軍功爵製,規定無軍功爵位不世襲,便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若不是武靖王一力扛鼎,恐怕早就引起朝野動亂、內亂四起了。

再後來,因為秦魁等一眾宗室世族的一力反對,宋氏神女出現了長達三十五年的空缺。直至景昭王二十七年,秦魁因傷交還兵權。宋熠之父宋澈、叔父宋瀾在西北立下赫赫戰功,宋瀾更是力戰犬戎王巴圖達賴,將巴圖達賴斬殺在數十萬大軍麵前,犬戎潰敗,並自此分裂成為二十七部落。

憑此大功,景昭王方才迎回十四歲的宋熠,繼任神女。宋熠與宋杳不同,初初繼任,便四處征戰,為雪魄開疆拓土,是真正手握兵權的神女,就連秦師成、秦磊、稼軒離等一眾名將,都是在宋熠手下成長起來的。

九年後,宋熠又因扶持文宣王即位,得到了文宣王的倚重和信賴,神女新政再次被宋熠深化、改革。此時的宋熠,可謂是權傾朝野、功高蓋主,倘若不是因為她很快便退隱太初山,恐怕當年的政變就要再度重演了。

而麵前的宋詩餘,雖然履曆尚淺,但比起其姑姑亦毫不遜色。

在民間,神女的蒼靈學堂救助無數孤兒流民,平陰更是被列國百姓奉為“樂土”。

犬戎一戰,神女舉旗,江湖之上一呼百應,九幽玄天大陣一戰成名,神女在百姓之中的威望更是一日強過一日。

在國中,宋詩餘第一次監軍,就拿下了虞祝的西部重鎮豫州,還將豫州徹底收為己用,在八萬離羅軍猛攻之下,發動了豫州十數萬軍民共同抗敵。

第二戰,不僅逼退犬戎和伊洛太子羲和,還將八萬伊洛大軍一舉殲滅在青弧山道,使得伊洛三年內絕無西進雪魄之力。

如今在並州激戰的鳳家軍,也是受宋詩餘的安排,前去吞並並州。一旦並州國滅,那這個年僅弱冠的神女,其功績便會超越曆代宋氏先祖。

更惘論宋氏一族在朝堂中的根基,盤根錯節,就連當朝丞相寧佑,也是前代神女宋熠的門生。

諸位大臣又是驚愕,又是困惑,深深的恐懼和疑慮還在延續。

誰也不敢輕易領旨稱是,更加不敢提出異議。

朝上站立的都是雪魄的宗室元老、重臣權臣,誰都知道,倘若宋詩餘攝政,便是將神權、王權、政權甚至軍權,全部攬於一身。

即便寧佑位及丞相,即便秦師成官拜太尉,也無法阻擋宋詩餘獨攬大權。

從此以後,雪魄恐怕是要真正改秦為宋,而他們這些宗室元老,遲早要...

一時間,偌大的祁陽宮一片死寂。

壓抑的氣氛中,一陣盔甲摩擦的聲音響起,秦師成站立起身,伸手整了整身上的盔甲,緩步走向台階,眾人的心弦瞬間繃緊到了極點。

一步一步,短短的幾級台階,他走得極為緩慢,每踏一步都像踩在眾人的心髒上,沉甸甸地壓抑著眾人喘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