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修路與人口(2 / 2)

再說,拿水泥去修城牆,也基本是代價太高,跟修長城是一樣的,隻是一個防禦工事,花再多錢也是沒有經濟效益的,而且也是不可能有人會打到穿越者建立的國都,不然就白穿了一回。

而煤渣路是基本沒有什麼消耗的,隻要做好搜集;在古代沒什麼重型車輛的情況下,煤渣路完全可以說是經久耐用,就相當於我們現代的高速公路了。

“而搜集煤渣沒什麼難度,隻要下個行政命令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去做采石這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以後,把所有人力都用於修路,速度是以前的幾十倍;至今想來,也有如夢初醒之感。”溫恢也是太感慨了,笑著揮舞著雙手,手舞足蹈。

那是生產力的解放!

“如此下來,加快了橋梁的建造,否則就有可能道路被河流截斷,於是調配了人手,目前已經基本可以齊頭並進,如此速度,幾年後我方將完全聯通所有的郡城,縣城。”

道路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民用還是軍事。所謂,若要富,先修路。這個是必然。

“好,如此甚好,但是,目前隻要負責修好各郡城治所之間的大路就可以了,沒必要所有縣都修,剩下來的先積累起來,等以後占據冀州後使用。”

“諾,主公英明。”

“這次討董之戰,各地流民甚多,來吾並州的有多少。”

“主公深謀遠慮,正好,下麵要彙報這方麵的問題,目前我方有總人口三百萬,由於情報處的引導,往河北方向的流民大部分都流向了我並州。”

“好,看看我並州人口情況。”

“諾,主要是太原郡和河東郡兩地各有百萬,其餘弘農郡較多約四十萬,上黨郡三十萬,雁門郡二十萬,而西河郡人口最少約有十萬;這次流入我方人口約有三十萬。總人口已有三百三十萬。”

一般的在平時人口與兵力的對比為三十比一。戰時另算。總之,人口是基礎。

“如此,可以至少征兵三萬,軍曹練兵處要立即完成任務。”

有田豐出列答應了。

溫恢繼續,“根據主公的吩咐,建立了以郡、縣、鄉的三級行政體係。”

為什麼要加鄉一級,就是為了杜絕以後出現的地方保護主義,或者叫地方鄉紳集團,這個集團太廣泛,實力大到可以對抗中央,是滋生地方武裝的溫**,乘目前地盤還小,預先建立三級體係,是先實踐,找到先進經驗。

“鄉以下還有村,其村長由鄉長提名,縣長任命,一般為地方上有聲望的老者來擔任;另外,從軍隊退役的老兵將擔任鄉一級的治安官或者村長,從而保證了地方的安全與控製。”

“很好,不過,吾以為,村長的任期要做一個限製。”

眾人有些疑惑,認為沒必要。古代村一級其實人口很少,現代一個村就相當於古代的一個鄉了,但是,現在的村長也還是土皇帝,基本是世襲製的,或者是家族製的。也是防患於未然。

“就以三年為標準吧,而且,不得連任。”

地方上是無法無天的,特別是偏遠地區。

“另外,戶籍製度一定要盡快的完成,多餘的流民可以遷往人口稀少的西河郡和雁門郡,加強兩地實力,有利於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