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她指著經卷上翻譯的這一段佛法,“這是什麼意思?”
普娑真伸手接過她遞過來的經卷,那串他掛在手腕上的佛珠從她指尖劃過手背,她
“男女之間,因貪欲愛色,曆經無數世生死,仍然受到感情煩惱的纏拌,受輪回之苦,不得解脫。這世間男女對情有諸般不解,故而生憂;生怖;生恨;生離;生別;這些是妄念之罪,一切恩愛其實皆為泡影。”
“普娑真,你會愛人嗎?”她實在好奇。
“我是修行之人,有大愛,而不應有小愛。”普娑真說這話的時候,很真誠。
麵對佛法他總是知無不言,藏傳佛法的經晦澀難懂,小憐時常犯難,不知如何理解,普娑真便翻譯成漢語一字一字教她念。
藏經閣裏的經書足足有上百卷,他陪同班禪主持完晨課,就會急匆匆地趕到藏經洞為她翻譯講經。
偶爾他也會向小憐請教漢文。
她在佛殿中教普娑真念古詩,他對詩詞很感興趣。問有沒有與佛法相關的古詩,想來想去,她在紙上寫下兩行:
“日月長相望,宛轉不離心 。
見君行坐處 ,一似火燒身。”
他用漢語輕聲念出這首詩:“這首不像是寫佛法的?”
那一刻,也許是存了私心,小憐撐著下巴跟他對視:“這確實是一位高僧所寫下的,不過這是佛法的背麵,他舍棄了自己的愛情。”
普娑真眸子很亮,直直地看著她,“漢族佛法的詩為何與愛情有關?”
“公元888年,有一位得道高僧臨終時寫給自己弟子一封法信,叫做《受十誡文》,他告誡小沙彌:暫時姻緣\/百年之後\/各隨六道\/不相係屬;
這誡文正麵是戒律清規,背麵卻是萬丈紅塵,不知是僧人有意或是無意間寫下來這首小詩。相傳他自幼出家,年幼時便通讀佛經,不識情愛,可這位僧人在一次外出遊曆時遇到一位女子,兩人一見傾心,一位是僧人一位是紅塵客,天差地別的身份注定讓兩人相愛不能相守,這段姻緣也就此斬斷。”
他眼眸低垂,細密的睫毛輕顫,似乎順著這段話,融於空氣中,抽絲剝繭地在這小小的藏經閣散開,周圍的一切都變得虛化起來。
滿室沉寂。
也許是受到了蠱惑,她鬼迷心竅的抬起手,左右搖晃,玩鬧一般輕扯他的僧袍衣角。
一聲歎息。
抬頭,她與普娑真無奈的眼神相撞。
默默地收回作亂的手,小憐莫名被他看的心虛。
偏過臉避開他的目光,她深吸一口氣,小聲問道:“如果,我是說,如果你是那位僧人,會怎麼選?”
心如擂鼓。
“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應至心,懺悔六情根。小憐,如果我是他,我也會如他一樣。”普娑真緊閉眼,轉動手裏的佛珠,不再看小憐。
這是他第一次叫她的名字,她的心裏卻隻有酸澀。“寧化天山雪,不動僧人心。”這是教授跟她說過的。
普娑真應該一直高高地坐在神壇上,講經授道,修習他的大乘佛法,他們之間本身就隔山望海,從一開始就是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