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史慈和魏延的中軍與高句麗騎兵剛剛接戰時,徐庶就通過旗語向徐晃發出了命令。在徐晃的指揮下,1萬輕步兵用手中的刀劍隨手在地上挖了一個碗口大小的坑,也不太深,也不太規則。不過1萬個人同時動手,聲勢還是很浩大的,片刻間這片土地就變得坑坑窪窪的了。接著徐晃領著2萬步兵後退到距離這片“麻皮”地50米處。
高句麗的騎兵衝到了這片“麻皮”地後,自覺的將速度減慢下來。漢軍挖的雖然不能算標準的陷馬坑,但給高句麗騎兵還是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標準的陷馬坑有碗口大小,深達一尺,隻要奔馳中的馬匹把腿陷進去,必定是會將馬腿折斷的。漢軍在匆忙中挖掘的小坑不可能象陷馬坑這麼厲害,但勝在量多,也迫使高句麗騎兵放緩速度,小心慎行了。徐晃等的就是這個機會,隨著徐晃的一聲令下,1萬弓箭兵向高句麗騎兵射出了一片密密麻麻的箭雨。1萬支長箭幾乎將天空都遮蔽了,光線為之一暗。“噗、噗、噗”陣陣長箭入肉的聲音響起,騎兵一下子被射倒了2千多人。本來速度就不快的高句麗騎兵,這下就更慢了,最前麵一地的屍體,有人的、也有馬的。馬匹踩踏著屍體速度又怎麼快的起來?就在這時漢軍的箭雨又來了,又是1千多人被射死。這下高句麗騎兵抓狂了,老是挨射怎麼行?騎兵們開始不顧一切地加速了。寧可馬出問題,也比自己成為活靶子強。雖然有不少戰馬的腿折斷了,或是崴了,但也有大量騎兵衝出了這片地域,殺向漢軍步兵。好在距離隻有短短的50米,戰馬沒有完全地跑開,速度和衝擊力都不在最佳狀態。當高句麗騎兵與漢軍步兵殺到一起後,漢軍步兵在徐晃的命令下組成了一個個小圓陣。手持圓盾和短刀、短劍的輕步兵在外圍,弓箭兵在內側與騎兵纏鬥在一起。
圓陣外側的輕步兵左手舉著小圓盾掩在頭頂,右手拿著短刀、短劍,向騎兵的馬腿或是人腿砍去,但在騎兵居高臨下的打擊下真正能有效殺傷對方的寥寥無幾。圓陣內側的弓箭兵則拚命地向騎兵射著箭。漢軍弓箭兵還是延續了黃忠統領時的習慣,每人身帶2壺箭,共計60支,除了弓箭外隨身就隻有一把短劍了。弓箭兵們明白一旦被高句麗騎兵近身,弓箭就派不上用處了,拿著短劍去和騎兵肉搏那也就比自殺強一點點。所以既是為了掩護外側的輕步兵,也是想在死前多撈幾個倒黴鬼墊背。弓箭兵們不停地開弓放箭,有些人的手指已經被弓弦磨的鮮血淋漓了還在咬牙堅持著。一時之間,漢軍的輕步兵被高句麗騎兵大量屠殺,而高句麗騎兵又被漢軍的弓箭兵大量射殺,雙方的傷亡倒是相差不太多。但隨著越來越多的騎兵通過了那塊“麻皮”地,而漢軍步兵的體力也在逐漸降低,漢軍的崩潰跡象慢慢出現了。
這時中軍太史慈的騎兵已經出擊了,留在後麵的徐庶立刻帶著1千騎兵和1千重步兵趕來支援徐晃。本來這2千人馬是用來保護徐庶的,不過徐庶看到徐晃這邊吃緊,也不管不顧了親自帶隊趕來支援。徐庶雖然是文官,但練過幾年劍術,所以騎在馬上,手持長劍戰鬥力倒也和一個普通士兵差不多。1千騎兵先趕到徐晃這邊的戰場,使得漢軍步兵的壓力稍微緩解了一下。沒有10分鍾,形勢又急迫起來,正好1千重步兵趕到了。雖然跑得氣喘籲籲,不過戰鬥力總比輕步兵要強上許多。又拖延了5分鍾,漢軍的右翼再次岌岌可危了。徐庶用嘶啞的嗓音向徐晃喊道:“公明,我們必須守住,否則就功虧一簣了。”徐晃兩眼通紅地向徐庶點點頭,也不答話,單人獨騎向著高句麗騎兵大隊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