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戰爭前奏(3 / 3)

“為什麼董卓不可能破釜沉舟呢?如果他破釜沉舟,勝負皆在五五之數,你為何就斷定他不會破釜沉舟呢?”文威的信心可沒賈詡這麼足,有些擔心的問道。

“很簡單,並州是我們的基業所在,一旦有失,我軍就會非常的危險,所以我們為了並州,肯定會和董卓軍拚命,但是董卓是不敢和我們拚命的!原因也有三點:現在董卓在西涼是個土皇帝,即使戰勝了我們,最多就是控製的地方大一些。但是董卓首先要考慮戰勝我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如果他要和我軍決一死戰,大軍至少需要二十萬,董卓一共才二十五萬大軍。如果董卓率大軍二十萬東渡黃河,即使他勝利了,付出的代價也絕對不是董卓能夠承受的!失去精兵的董卓能壓製的住馬騰等人嗎?那個時候,隻怕他連個土皇帝都沒得做了,所以他不敢,也不會冒險!”賈詡分析道。

“其二,假如董卓獲得慘勝,我們也被迫撤離洛陽,那樣得利的隻能是關東諸侯和馬騰等人。關東諸侯和董卓關係並不好,如果見到董卓勢力衰落,雍州這塊送到他們嘴邊的肥肉,他們肯定不舍得放棄。董卓肯定也能認識到這一點!其三,董卓本身是西涼的大族,他隻需要守好西涼,就可以安安穩穩的當個土皇帝,在形勢並不明了的情況下,他沒有必要為了虛無縹緲的理想來拚命。所以他肯定會采取觀望的態度,如果關東諸侯能取勝,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東渡黃河,但是如果關東諸侯不能取得勝利,被拖在虎牢的話,他肯定也會暗兵不動。”賈詡繼續分析道。

“你分析的固然不錯,但是董卓就一定會不東渡黃河嗎?”文威麵帶疑慮的問道。

“按我的分析,有九成把握,但是再加一條計策的話,我就敢肯定董卓絕對不敢東渡黃河!”賈詡底氣十足的說道。

“什麼計策?”文威問道。

“主公隻需要親自率領一軍,鎮守潼關,董卓就絕對不會再有其它任何想法了,甚至攻擊潼關都隻會做做樣子?”賈詡慢悠悠的說道。

“恩?我有這麼大的作用嗎?”文威皺著眉頭問道。

“主公的作用非常大!董卓沒有大將可用,所以他要是東渡黃河,隻能親自領軍出戰,李儒肯定也要跟隨,那樣的話,長安誰來防守呢?誰又是主公的對手呢?董卓會主動的放棄長安嗎?”賈詡笑著反問道。

通過賈詡的一分析,文威的一顆心終於完全放下了!

“經過諸位這樣一分析,我完全的放心了,這次勝利的肯定會是我們!”文威信心十足的說道。

“張合的第二軍團負責防禦虎牢,榮陽,宜陽一線。徐榮的第一軍團負責潼關,青泥隘口和弘農的安全。狼騎軍團進駐洛陽,負責策應第一軍團。警備軍團負責並州的安全,並且要負責萁關和壺關的防守,萁關和壺關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第三軍團駐防晉陽,負責策應警備軍團。如果董卓不顧一切的東渡黃河,第三軍團一定要把董卓軍拖在河西,等和狼騎軍團會合後,再與董卓決戰!”文威指著地圖吩咐道。

“我這樣安排,諸位還有什麼補充的嗎?”文威怕自己安排的有漏洞,看著眾人問道。

“主公可派人在黃河岸邊和太行山等地設立大量的烽火台,這樣則可萬無一失。”賈詡補充道。

“恩,就這麼辦!”最後文威一錘定音.

然後文威和幕僚們就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討論,盡量考慮的完善一些,這一仗關係到自己以後的命運,絕對不可有任何閃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