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市救災區。
無數參與救災的車輛和人員集結完畢。
除了軍人,他們大多都是響應林晨的號召,趕來參與救援的普通民眾。
這彰顯出了龍國民眾恐怖的凝聚力。
上河市應急指揮部的工作人員,統一組織協調。
將物資和社會救援人員分類。
“我是電工,自帶搶修裝備......”
“我會開叉車!”
“我是醫學院的學生,緊急救治和護理都會!”
“還有我,木工……”
“泥瓦工...”
“我......獸醫......”
“......”
這些參與救援的誌願者們,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
此刻,他們聚集在上河市,爭先恐後的表明自己擅長的領域。
應急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很快把他們分類,分發了必要的防護設備,安排他們參與救援任務。
這些誌願者們,在專業救援人員的帶領下,投入緊張有序的救援中。
利用自己所擅長的技能,協助救災。
隊員們都是用腳來丈量街區的各個角落,收集信息,尋找作業點位。
確保不會落下一處。
在救援現場,急救車的警報聲、大型工程車作業的聲音此起彼伏。
然而,有時候也會出現全場突然靜默的瞬間,霎時的安靜。
誌願者們甚至能夠聽到身邊隊友的呼吸聲。
這樣的靜默是因為在現場正在進行緊張的生命探測。
一棟還未完工的五層居民樓,在鳥災的衝擊下轟然倒塌。
一名沒來得及撤離的工人被埋廢墟……
經過生命探測儀的探測,確認這名被掩埋的男子生命體征穩定。
接近廢墟時,甚至還聽見了他的呼救音。
“建築完全坍塌了,兩層樓板之間的高度本來有3米多,被壓縮到0.5米左右......“
“男子的雙腿被埋壓,但身體並無大礙……”
一名隊員向工程力學專家彙報著發現的情況。
工程力學專家親自上陣,觀察著樓房損毀的情況。
他發現,雖然樓板層疊擠壓,但柱子會墊在梁下,形成一個60厘米左右的生存空間。
而那名被困男子,就在裏麵。
“這裏,用千斤頂支撐加固!“
“然後拆除......”
救援隊員們立刻開始行動,他們從兩個方向同時對廢墟進行破拆。
為他被困清理出一條生命通道。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這名男子被成功救出......
救護車的鳴笛聲蓋過了現場的哭聲。
每當聽到救護車的鳴笛聲,所有人都欣慰點點頭。
命運與共!
龍國國家電視台的記者,將鏡頭對準了這些平凡的龍國民眾。
“他們是誰的的父親?”
“誰的兒子?”
“誰的丈夫?”
“此刻,已經不再重要了!”
“因為他們都是龍國普通的民眾,他們舍棄小家為大家的崇高精神,是龍國偉大精神的完美體現!”
“龍國加油!”
“......”
這些偉大而又平凡的現場畫麵,通過衛星信號傳遞出去。
無數民眾看到相關的報道之後,備受鼓舞。
紛紛聯係抗災部,想要報備前往上河市參與救援。
不過抗災部並沒有做出相應的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