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順隻是暫時的,別辜負自己,努力後皆是另一番天地。
,大地上已是綠茵茵一片,陽麵的小草拔節的長,陰麵的小草頭頂土片露出綠尖,見縫往外鑽。麥田裏寸巴高的麥苗遠望似毛絨絨的綠毯子,春風輕輕吹拂,它們似舞動的精靈,晃動著翠綠的麥葉似波浪起伏,一波接一波從地頭湧向地尾,展示著它旺盛的精力。
到了甜頭,豐 沿路的耕地一律栽的黃冠梨,栽的那叫整齊,高矮一樣,間距一樣,似列隊的士兵,沿路漫延,葉綠白花的時候,還真是村子裏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把原本荒涼的村莊或多或少增添了春的詩意,夏的絢麗,秋的豐碩,冬的希望。
可是要它好看要它開花結果,得需要水,需要肥料。肥料不說了莊戶人家的廁所糞土就足夠了,還是有機的,可是水,水對於幸福村的人來說,缺呀!
缺水的現象,大概有十幾年光景了,從缺水的那刻起,說是人類破壞了生態環境,所以老天下的雨就少了。於是號召村民退耕還林,村民就聽從上麵政策,減少小麥種植。
小麥種植太單一,畝產下來鼓不了農民錢袋子。農民愁呀!一家老少吃喝花用就指望田裏那點麥子,日子過的緊巴巴,過著不富不餓的日孑,但是日子拘緊的時候,農民學會了小麥套種玉米,算是增加畝產了。
可是單一的種植模式,再加上大量使用化肥,土地堿化的嚴重,麥子在抽穗期一片一片的枯死了。如果加上澆水時遇上刮風下雨的天,挺撥的麥苗就會斜倒睡歪,東倒一片,西倒一片,七扭八歪,像是被人左撲右撲踐踏殘害,更嚴重的直接就鋪地上了,像攤到麥場上一樣平整,這樣的麥子,等收割時,麥杆枯黃,麥粒半飽不飽,抓手中輕飄飄的,農民的眉頭皺的更緊。
如此遭遇代表著減產,農民急,村幹部更急,村主任趙仁把這個問題反映到鄉上。鄉長說幸福村一直因缺水問題困擾著,他們也一直在研究討論,怎麼讓幸福村不能因缺水變成貧困村,借鑒外地經驗,玉米屬於抗旱農作物,所以與外省一大型玉米種子公司合作種植種,簽合同在本村大麵積推廣植種玉米種植。
這個大好消息,可是幸福村沸騰了,全村人無一戶反對,喜歡多嘴的女人,就會問左鄰右舍要計劃種多少畝玉米,結果是你三畝,我就五畝,各個不甘落後。
種植種玉米確實是幸福村的農民嚐收的苞穀棒子不用脫籽,隻負責把剝了皮的苞穀棒子房前屋後,房頂院落暴曬幹燥後,一斤一元收。這個價錢是辛苦的農民聽了喜笑顏開,以前一畝七八百元的收入,現在一畝地下來除了種子錢、膜錢、化肥錢,還落個兩三千的收入。
夏日吃過晚飯的村民,女人們一群站在馬路邊溝沿上說著家長裏短,眉宇間的笑容掃向兩鬢間,男人們抱著膀子站在村子的小賣部門口,有談論國家大事的,有談論植種玉米行情的,談笑風聲間,額前的皺紋舒張開來,消失的無影無蹤,仿佛刹那間年輕了。
村民腰包一鼓起來,村貌發生了變化,有的村民翻新蓋了磚房;有的村民院門牆砌了磚帽門樓子;有的村民買了四輪拖拉機;有的買了摩托車;處處炫耀著似芝麻開花節節高的有錢生活。
就連以前簡陋的村委會大院,重新修建都大變模樣,不再是土牆土地木頭門。現如今牆麵貼了白瓷磚,窗戶鋁合金推拉式的,水泥地麵光亮照人,吊頂PVC材質的,辦公家具也是改頭換麵,簡陋的桌子,變成了紅木的大班台,棗紅色的漆麵賊亮的似麵鏡子,村幹部開會時他們的一舉一動,像演皮偶戲映在大班台上,各舉其態。
就在村幹部為村民種植種玉米走上致富之路沾沾自喜時,村子裏發生了令村幹部氣憤跳蹦子頭痛的事。種子公司收購的玉米棒子,居然發黴長芽了。